飘洒的诗絮(五十七)
苏轼这首小令也是脍炙人口的吧?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释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忆江南”。
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护城河。
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咨嗟:叹息、慨叹。
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飘洒的诗絮(五十七)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这首词为双调,比原来的单调的《望江南》增加了一叠。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景象。开首一句“春未老”,纯是东坡心态,全词的基调就拘定了。然后铺开来一一细风吹柳,半壕春水(护城河)一城花,烟雨濛濛暗洒千家…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新火”。此处点明“寒食后”,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新火”,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由此过到歇拍,遂成绝唱一一“诗酒趁年华”一一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我说过,排遣内心只能靠自己。我们也都排遣,广义上讲,我们所写的诗文一一包括一切文人所写,绝大部分都是一种排遣。看看苏轼,排遣得多好,一不小心,就留传后世而成不朽了…所以,那些我所钦佩的“简友”,(我钦佩谁谁心里知道,我当然也知道,比如…)千万整理好自己的诗文:正本公诸于世,副本藏之于名山一一真的说不定就流芳百世了…(实话)。
飘洒的诗絮(五十七)2019.4.18.己亥三月十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