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年代,露天电影,黑白电视,总是好的;可是啊,总没有小人书,让人感觉特别地得亲,特别得近,特别得令人怀念。一有空闲下来,一定要回头饱尝一尝“小人书”那浓浓的书味!
露天电影,七零后的朋友们一定很熟悉吧!一部电影我们少说要看四、五遍,像《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刘三姐》等等,看了一遍又一遍,以至于看着这一幕下一个镜头是什么都一清二楚,反过来,调过去就那么几部电影,再放的时候,小伙伴们就光凑热闹了,打啊,闹啊,吃点零食啊,玩累了干脆就睡在某个角落里,挺没意思的。
可露天电影也不是常常有的,大约得一个多月才放映一次。这中间隔得时间太长,要是有电视该多好啊,能每周看两集《霍元甲》。那时候,心里常常这样畅想着……
盼望着,盼望着,电视机来了,黑白,14寸的。
从那以后,我家里就成了放映厅了。每到周末晚饭过后,周围的小伙伴们呼喽呼喽拥到家里来,排好座位,坐等《霍元甲》《陈真》《霍东阁》《八仙过海》……
电视剧总有放完的时候。电视剧里演得毕竟隔着屏幕,只能看,不能摸,而且还是得等。心里还觉得不过瘾,要是能想看就看该多好啊。
再后来,跟着母亲去姥娘家走亲戚。我惊喜地发现二舅家的表哥有好几大箱子小人书,这才知道他摆小人书租赁摊儿。哇,太多了!有《草原英雄小姐妹》、《刘三姐》、《群英会》、《冰山上的来客》、《三顾茅庐》等等等等,看得我眼花瞭乱,欣喜若狂。看看这本又忍不住拿起那本,真是爱不释手啊。看到我眼里放着光,在箱子里扒翻自己喜欢的书。表哥急得大喊:“别动别动,别撕破啦!”“可千万别弄丢啦!”“别弄脏啦,要不然我以后没法往外借啦。”二舅瞪着眼,训他“你妹妹给你弄不坏,快让你妹妹看看!”有了二舅的庇护,我就大胆地拿书看,而且暑假里是常驻”沙家浜”——我二舅家了。本来,我小时候挺顽皮,爬树、下河逮泥鳅、到田里捉蜻蜓,一会儿也不消停,挺讨人厌的。可自从住到了二舅家,有了这些小人书,我变得文静多了。我最怀念那些在二舅家的日子,晴天,我也不用到外面去割草,我是客人呀;下雨阴天,我更可以理直气壮地坐在窗前痴迷地看书。逮着本书,一坐就是半天,常常是吃饭喊好多遍才如梦初醒,匆匆扒拉几口,赶快回去接上。那段时光,真舒服,真让人怀念。
表哥出摊儿的时候,我就跟着他一块儿去练摊。表哥的摊位在供销社门口的台阶上。他的书摊儿用两块木板连着,中间可以折叠。一块平放在地上,一块靠墙竖立。靠墙的那块上横向钉上铁钉,中间拉一些细绳,然后用铁夹子把小人书一本一本地夹在上面,便成了收放自如的书摊儿了。靠墙放着好多马扎,还有砖头块儿,有的人干脆就席地而坐,三层台阶坐得满当当的,全是看小人书的。刚开始时,看一本一分钱,慢慢地涨成了两分,五分。幸运的是,我那时有表哥这个靠山,看了这么多书,一分钱没花过。作为回报,每次收摊,我都帮表哥把小人书码得整整齐齐的,折角的书页都小心地取开,压平整。表哥很满意,总笑着拍拍我的小脑袋,以示鼓励。到现在,我都对他心怀敬意。有时候,我想看的那本书别人正在看,一会儿也等不得,非得一块儿看,就歪着脑袋看自己的那一部分。可依然觉得乐趣无穷。我跟着表哥练摊,就那样蹲着歪着脑袋看完了《双枪老太婆》、《苦菜花》、《小花》、《城南旧事》、《小二黑结婚》、《鲁智深》等书,一点儿也没觉得腿蹲麻了不舒服。那情那景,至今想来还是心生感动。
是的,露天电影、电视,怎么也不能和小人书相比,那两样总觉得不够味儿,不够劲儿,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有些故事,有些意境,有些情感,是非要在书里,才感受得到底。所以,只有读书才过瘾。书可看,可触,可感,可舔(可用食指蘸唾沫翻页,呵呵),可想象。读书的过程就是寻找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期待和欣喜,奇妙无比。这大概就是读书的乐趣吧!
小人书早已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回想起那些对书如饥似渴的岁月,还是让人感慨万千。现在多好啊,有宽敞幽雅的环境,泡一杯清茶,伴着轻柔的音乐,可以看自己想看的任何一本书。
所以,如今的我更加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书依然是我的最佳精神伴侣!我见诗书多妩媚,料诗书见我应如是。那就试着做一个灵魂有香气,内心有风景的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