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和人相处,一定要把握度,关系再好,也不要走得太近,否则最后也只能渐行渐远了。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这样写:
“小时候常常把亲戚二字看的美好而重要,长大了,开始独立生活才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没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
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深有同感。
《都挺好》里,苏明玉的舅舅,仗着自己是弟弟,一辈子都在吃姐姐的软饭。
直到亲姐去世了,还理直气壮地找到苏明玉的公司,大言不惭的去要钱,说“我是你舅,咱们可是亲戚。”
这不只是电视情节,现实中身边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朋友曾经就讲过,爸爸年轻的时候穷,买房子差5000块钱,借了一大圈,一分钱没借来不说,还受了一圈奚落。
后来靠着自己,做生意做大了。
隔三差五就来个穷亲戚上门来,不是借钱就是找工作,刚开始碍于面子,爸爸都忍了。
谁知那些人愈发得寸进尺,稍微有点不合对方心意,对方就会讽刺说“她爸有钱了,翻脸不认人,高攀不起喽”。
但若是他们犯了错,天大的祸事也总能换来一句“都是亲戚嘛”,那副眉梢斜吊的样子简直让人恨的牙痒。
打听你的隐私,绑架你的道德,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你好时他们巴结奉承,背地里却阴阳怪气,你落难时他们马上躲开,恨不得与你彻底划清界限。
你得明白,并不是有血缘关系的,就一定是亲人,真正对你好的才是。
再好的亲戚,也要有原则,有分寸,要有度。
02
叔本华曾说:“人就像是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紧,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
朋友之间的关系要平淡、纯洁并保有一定距离,才能安然相处。若是相处太过亲密,久而久之,感情就成了彼此的累赘,最终会让两人分道扬镳。
正所谓“熟不逾矩”,即便是最好的朋友,彼此之间也不可干涉过多。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哪一刻你觉得朋友再也做不成朋友了?
其中一个人讲诉了她的故事:她在租房的时候,有一个认识很久的小姑娘,问她可不可以合住一段时间?
因为之前彼此的关系都很好,她就应允了。没过几天,小姑娘就搬过来了。开始的时候,两个人相处的还很融洽。
后来,她的另外一个朋友要过生日,她之前买了两只迪奥的口红,一直没用,想着送她一只。
于是她就去到自己梳妆台上的收纳盒子里面去找。发现两个口红盒子都还在,但是其中一个盒子里面的口红不见了。
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她也没多想,以为是自己随手放的别的地方了。
周末的时候,她和小姑娘坐在沙发上聊天。聊起了化妆品,她当时想买个粉底,就随口问一下小姑娘,她用的是什么牌子。
小姑娘热心的说,我化妆包里面有一款粉底,我可以帮你试试,特别好用。
于是,小姑娘就拿出了自己的化妆包,把里面的睫毛膏,眉笔和粉底都拿出来了。
这个时候,小姑娘又拿出了一只口红,在她面前晃了晃,“姐姐,你知道吗,你的这个口红颜色真好,特别适合这个我粉底的颜色,我特别喜欢。”
小姑娘说的那只口红,恰好就是她想要找的那只。
看见她一下子不说话了,这个小姑娘还补充了一句,我看你这口红放着,你也没用,怪浪费的,我就拿来用了。
咱们这么熟,你不会生我的气吧。
在那一刻,她决定不再和她继续做朋友了。
很多人就是这样,觉得彼此关系很熟了,就可以肆无忌惮,无视朋友的个人边界,这样的结果是让人难以舒服。
03
刘若英在《我敢在你怀里孤独》一书中描写自己和先生婚后的生活状态,她说:“夫妻俩一起出门,去不同的电影院,看不同的电影。
两个人一起回家,进家门后一个往左,一个往右,两个人有各自独立的卧室和书房,共用厨房和餐厅。”
所谓“搭伙过日子”,须得是既独立又亲密,既真诚又从容,再爱一个人,你也不能忘了自己是谁,同样,和一个人爱得再好再深,你也不能忘了对方是谁。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必须扔掉四样东西:
“不爱你的人,没意义的酒局,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意的朋友。”
关系,就像皮筋,绷得太紧就会断掉,最终伤人伤己。
邦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人和人相处,关系再好,也要有分寸感和界限。
不要打探别人的隐私,更不要以“我这是为你好”为借口对别人指指点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没有资格去干涉别人的人生。
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别越界。无论是亲情、友情、爱情,都有有边界感。所谓的“距离产生美”,强调的是保持距离,熟不逾矩,就是对他人最高级的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