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乐理系列民族音乐学读书笔记(松·兰)
章红艳. 对琵琶演奏“落差”问题的思考[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章红艳. 对琵琶演奏“落差”问题的思考[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作者: 初心不忘琵琶精 | 来源:发表于2017-11-02 20:40 被阅读27次

    内容:

    一,何为演奏落差?

    指的是:不同时代的演奏风格,称之为落差。(由章红艳教授提出)

    二,老派与新派的演奏风格的区别

    1.老派:举例→林石诚先生的演奏风格:手下音乐肆意狂放,面部、身体平稳安详。

    2.新派: 动作幅度大,夸张,做作。

    (1)乔建中教授观点:

    许多中青年民族器乐演奏家的演奏风格:夸张、外在、炫技的舞台表演。

    乔建中教授强调:这是一种落差、危机。

    (2)林石诚的演奏观点:

    1>认为各流派传人,其左右手指法、各种演奏技巧,均是以指关节运动为主。有时带动臂腕,也只是“带动”,绝不是用手臂、手腕做主要运动。

    2>认为因各派传人数极少,多数初学琵琶的人只能跟从合奏、伴奏的琵琶演奏者学习,结果养成不正确的演奏习惯,而且这种不正确的习惯一旦养成,可能一辈子都改不过来。

    3>认为以腕臂做主要运动,必然影响到声音的音量、音质和平衡。

    4>认为以指关节运动为主,还是以臂腕动关系到琵琶舞台表演艺术是否能正常发展。

    章红燕老师的观点:(总结性,略带批判,赞同两位老先生的观点)

    1.在演奏方法上,强调“以指关节运动为主”的基本原则,这一点是肯定的。原因在于,手指,指尖,是最敏感、最灵巧、最适于控制的部位,也是“感觉”最为细腻丰富的部位。十指连心,琵琶的技巧训练,从一定意义上说,主要就是解决手指前端的问题。反之,臂腕用力为主,容易造成“前虚后紧”。

    2.前人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演奏方法可以具有极长久的生命力或者科学性。林先生以80高龄登台演奏大套《海青拿天柳《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技术上依旧让人难以企及‘狂手指下的音乐肆意狂放,翻江倒海”,本身就是一个极有说服力的明证!

    4.此外,有为主必有为辅。在许多技法中,臂腕的辅助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5.例如,像林先生那样,在演奏过程中止襟危坐,脸上几乎没有表情,上身毫不动摇,这样一种状态,己经很少见了。乔先生认为这是一种坚守,是在尽力保持其纯粹的派别个性。这是那个时代的演奏风貌。按照章红艳老师的理解,那是一种文人的庄重和优雅,也可以说是一种君子之风。文人音乐家的优雅,节制,端庄是很自然的流露。

    8.现代,似乎一切艺术都变得更加外化,更加情感化,更加寻求与听众的共鸣。音乐的听众、它的演奏场所、规模也都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演奏状态的改变,也成为很自然的事情。

    摘录:

    1.一弹决破真珠囊,进落金盘声断续”乔建中先生撰写的《琵琶老国乐宗师》中是这样形容林石诚先生的琴声的。

    2.琵琶的技巧训练,从一定意义上说,主要就是解决手指前端的问题。

    3.臂腕用力为主,容易造成“前虚后紧”

    4.林先生以80高龄登台演奏大套《海青拿天柳《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技术上依旧让人难以企及‘狂手指下的音乐肆意狂放,翻江倒海”,本身就是一个极有说服力的明证!

    5.乔先生认为这是一种坚守,是在尽力保持其纯粹的派别个性。

    6.我把这理解为那个时代的演奏风貌。按照我的理解,那是一种文人的庄重和优雅,也可以说是一种君子之风。(像红艳)

    7.文人音乐家的优雅,节制,端庄是很自然的流露。(章红艳)

    感想

    在这样一个与时俱进的年代,一切显得商业化、信息化、电子化、外化。难道所有的音乐也要夸张化?笔者认为,一切非必要的动作都应是有感而发;反之,那些非必要的动作做多了,则会显得弄巧成拙,做作。

    乐犹心生, 除了观看演奏者的动作,还应用耳朵听,用心去感受。当你合上双眼,用心聆听,你会发现没有了浮华的装饰,陪伴你的还有质朴和宁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章红艳. 对琵琶演奏“落差”问题的思考[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iva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