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听槐堂
三毛的本名是陈懋平,据说因为学不会写“懋”字,自己索性就改为名陈平。她很小的时候读过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后来又读过《三毛从军记》,或许阅读时年龄较小,就算是囫囵吞枣吧,先看书,后识字,陆陆续续先后看过《木偶奇遇记》、《格林兄弟童话》、《安徒生童话集》,还有《爱的教育》、《苦儿寻母记》、《爱丽丝漫游仙境》……我觉得读书人的素质修养与记忆有关,记性好的人能进一步的加强理解,所读的书受益一生。
一般人的读书应该从学校里开始的,三毛读书时注重书里的故事性,有好的内容,心中有过共鸣,产生过冲动的滋味,只是说不出来。父母亲从没有阻拦她停止读书,在学校中,在家里,哪里有书,哪里就有欢乐。尽管学习上不如人意,甚至逃学为读书,可以说凡是她喜欢的书籍都陪伴好度过了美好的少年时代。她说,最最愉快的时光,就是搬个小椅子,远远地离开家人,在院中墙角的大树下,让书带她去另一个世界。也许就是书的魔力让三毛的心灵产生自我孤寂,静拥时光,烦燥会隐形遁去,唯有读书才是生命里最大的享受。
她是书痴,是书虫,是书奴,小时候每年的压岁钱以及平时的零花钱都送给了书店,换来的是灵魂的慰籍。逃学为了读书,虽说是在当代社会人们会觉得不可思议,也不提倡,我总感到三毛的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压抑,这种爱书的癖好贯穿了她的人生之旅。她用零钱买了个竹书架,单独放在自己的房间内,每天黄昏时刻,与父亲一起坐在藤椅上,父亲讲解,她背诵,父女之情溶在悠闲的书香里。一年后,竹书架上的书排满了,三毛又到外面订做了一个狭长轻巧的书橱,心灵的空间永远被书占满,读书的欢笑与喜乐溢满了她的精神世界。
爱生活,爱自由,爱自然,为了追寻爱情的归路,她曾经踏遍万水千山。情感的伤怀,婚姻的不幸,带给她心灵上永远的伤痛。她后来出版的著作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稻草人手记》、《温柔的夜》及《背影》、《倾城》等系列的书在全世界华人社群读者中久负盛名。让人痛惜的是,三毛以悲剧的角色告别读者,她所珍爱的的平凡生活与宁静顿悟,留给世人的是回味不尽浪漫和伤感。
三毛曾经说过,书架虽然是那样的沉重,但是都化成了她的灵魂和思想,书籍已深深地植根在她的身体里。“在象牙塔里看书,实在是急不得的,一旦机缘和功力到了某个程度,这座围住人的塔,自然而然地会消失的,而‘真理’,就那么明明白白,简简单单的向人显现了。”读书的境界何止在朝朝暮暮!与书有缘,是三毛一生宝贵的阅历,她说的读书观是日久凝聚的朝露,是无声舒缓的独白,不会让人走进迷失的怪圈,脱去尘俗的外衣,需要的就是这种灵性和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