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屿被称为诗之岛,尽管来过谢灵运等大诗人,但在全国名屿中却并不十分有名。据说公家要重新从私人经营中收回,重新设计规划,让这宝地重焕新生,这令我十分期待。
说不清是第几次来这小岛了,但这次来,很神奇地误入了盆景园,以前怎么从来没见过。
盆景园,里面盆景,那是价值连城啊!古风窗格
姿态万千
感觉像入了旧时有钱雅士们的私人花园,这一盆盆精心打造的盆栽继承着古人的审美。虽然种类繁多,却也不闹腾,就像阅览室里看书的人,姿态各异,多而安静。有的石桌上放两棵松柏,彼此呼应,像志同道合的友人,话不多,但默契。
随后,还发现了文信国公祠。起初不知是谁的祠堂。一见,居然是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百度了下:文天祥在江北真州图谋抗元未成,历经艰险,辗转泛海南行,四月初八抵达温州,留居江心屿一个月,题有《北归宿中川寺》诗,表达了复兴社稷的决心,
《北归宿中川寺》
(宋)文天祥
万里风霜鬓已丝,飘零回首壮心悲。
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
只谓虎头非贵相,不图羝乳有归期。
乘潮一到中川寺,暗度中兴第二碑。
英国领事馆然后画风一转,我们来到了英国领事馆,这里也曾住过宣教士。以下资料来自网络:
“到温州江心屿拍摄那天,天空下起了毛毛雨,想起当年英国来温的宣教士,不顾风雨,排除万难,绕了大半个地球来到温州,这份爱实在是长阔高深。在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楼前,我问王文锋:“您写的第一本书《从万国公报到牛津共识——基督教与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思潮》为什么要献给千百年来造福于我神州大地的千千万万外国传教士?”王文锋回答:“没有他们,就没有自己家族的信仰,从何谈起信仰的继承?!”
王文锋讲起第一位入温宣教士——跛脚的曹雅植,他甚为感动。这位来自英国浸信会宣教士说:“双腿健全的人都不愿意去中国,就只剩我这跛脚的了!”19世纪后半叶,中国相对于英国而言是落后的莽荒之地,这些宣教士来中国不是来享福的,而是来吃苦的,是来服事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甚至心甘乐意为这里的人民献上自己生命的外国人。”
当然这里的版本感觉与教科书式有截然不同的味道,不妨做开阔视野之用。
中西同岛,因爱联结,颇像未来和平气氛下地球的缩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