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
脉来应指粗大有力,是为阳盛阴虚,阴不足,则阳有余,偏阳乘阴,其证见阳而不见阴,所以为热中也。
“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巅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
若脉起而来,过于疾急,脉迥而去过于徐缓,此是气实。气实者,邪并于上,则自尺部上于寸口之脉必实,自寸口下于尺部之脉必虚。
阳盛阴弱,其病在上,而为厥逆巅顶之疾。脉起而来,过于徐缓,脉迴而去,过于疾急,是气虚。气虚者正气不足,则自尺部上于寸口之脉必虚,自寸口下于尺部之脉必实。阴盛阳弱,其病在阳,而为畏恶风邪之疾。
“故中恶风者,阳气受也。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眴仆。”
盖气虚恶风者,以风为阳,气亦属阳,同类相感易于为病。故中恶风者,阳气先受之也。
然脉之沉细者,为少阴之本脉,数者为少阴之病脉,所以伤寒少阴之症不拘寒热,脉皆数也。若有脉来两手俱见沉细而数者,必主少阴受邪而厥逆也。
又脉散为阴中气虚,沉为邪气在里,细则为阴而主寒,数则为阳而主热。若脉来则兼沉细数散者,主正虚受邪,阴阳交战,而为寒热也;至若脉不沉而浮,为邪在气;脉不敛而散,为阳中气虚;浮散兼见,气败神昏,是以目旋不定而为眴,身强欲卧而为仆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