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一早醒来,看到微信同学群中吴义的留言,王丫丫对吴义彻底失望,“吴义,你怎么能这样呢?什么“我最敬佩王佩老师,隐居华山下,潜心修学三十年,终悟大道。”不就是说我不能静心读书写作吗?我一个小女子,写作能支撑到今天,容易吗?而且建“公众号”不就是你建议的吗?”
王丫丫今年30岁,长得瘦弱矮小,前几年从广州回来,在镇联办小学做代课语文老师。吴义是她的初中同学,两人坐过一张桌子。吴义是她们班的学霸,而她属学尾。
王丫丫一生的梦想就是能做一个作家,这个梦想的点燃是从初二开始的。丫丫小时候就喜欢听稀奇古怪的故事,从小学到初中,她就喜欢语文课。想读故事书,但那时可读的书太少。初中时,班级订的《语文报》都被她翻烂了。
初二时,校门口来了个摆书摊的大爷,可把她高兴坏了,她常常趴在那一读就是半天,常常忘了上课,最后变成逃课。那时她家也穷,父亲是下岗工人,母亲身体也不太好,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她没钱买书,父母也顾不过她。
那一段时期她读过张爱玲、三毛,特别是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她读了好几遍,喜欢白流苏、范柳原这段感情,看三毛时,又幻想着去撒哈拉。
就在那年,她的一篇作文被老师投到《语文报》发表了。她高兴坏了,她记得此前学校只有吴能发表过一篇。那时,她一连做了一个星期的梦:一会梦见自己变成张爱玲,一会又梦见自己跟三毛一起去撒哈拉。从此她就有了作家梦。
初中毕业后,吴义去了县中念书。而她没考上高中,因亲戚的介绍,到广东一家电子厂去上班了。
但她的作家梦此后就没有停息,一直幻想着去投稿能被报刊采用。写了很多风花雪月的小言情,但一直没得到反馈。写到第五年,正当她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位好心地编辑回应了她:写得还可以,但你要研究刊物,有针对性地投稿。
这无疑给她注入一剂强心针。她立即买了一年这家的刊物,回去研究。针对刊物风格投了一稿,在好心编辑指点下,改了五稿,已经过了初审、二审、......,正当她满心期待时,好心编辑给她回信:太遗憾了,终审没能过。
二
这对王丫丫来说,打击无疑太大。
后来从广州回来,因亲戚关系,在镇里一所初中做代课语文老师。一次无意中,听同学说,吴义在《青春与都市》做编辑,这又燃起了她的一股希望,都说“朝里有人好做官”吗。
她立即联系了吴义,加了他QQ。吴义看了她的文章,说:“丫丫,你文字功底不错,我给你一本《青春与都市》合订本,你研究研究,看能不能把你的小言情写成故事形式,我保证你能在我们这发表。”
丫丫喜出望外,认真研读了《青春与都市》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写了一篇一万字的故事;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进行修改,最终定稿为八千字。当她自信满满地把稿子发给吴义后,吴义来了个电话:“丫丫,我正准备告诉你,今天上午社里开会,因为新媒体的冲击,我们杂志准备停刊了。但你也不要失望,你可以试试新媒体,比如简书、公众号、百家号之类的。”
丫丫心里凉个透,想死的心都有。她准备从此不再写作。过了几天后,她又觉得不甘心:别人不出版,我就自己“出版”。
次日,她在同学群中发言,“这是我新建的公众号“女儿坊”,各位老同学,请帮帮忙,点击“关注”支持一下。”
但说实话,“公众号”的好奇期早已过去,实在太多太泛,而且大家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圈子。即使关注又不看,毫无意义。
所以挂了一整天,只有一位同学友情性地关注了一下。丫丫心灰意冷,更令人心寒的是,第二天一早,吴义在群中发言:
“不关注!
写作只是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普通平常,你写到别人想关注了,那是真的关注。
如果你把写作当作一件功利性的东西,永远不会成功。
我最敬佩王佩老师,隐居华山下,潜心修学三十年,终悟大道。别人花三千万请他下山,他都不为所动。”
三
丫丫彻底心冷,退出同学群,把吴义拉黑。过了几个月,她突然接到《妇女》杂志电话,她的稿件被录用了。原来她发给吴义的稿子,被吴义转给了好友,《妇女》杂志主编。
丫丫对吴义的话突然若有所悟。一年后,丫丫的新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出版了。
注:~基本是个草稿
1811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