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泰国食人魔事件
近期在网上看到了一个电影——《细伟》又名《食人狂魔》、《利辉》。
△《细伟》是由尼亚达·苏达娜执导,段奕宏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纯真善良、充满希望的人变成一个杀人魔王的故事。1946年,在二战时期当过兵,年仅十九岁的黄利辉(细伟),抱着过新生活的渴望,带着母亲留下的一把刀,来到泰国。
可惜事与愿违,他在泰国生活艰苦,加上从小就重病缠身,身体虚弱,瘦小的他过着被异乡人羞辱的生活。
想家,加上生活的绝望,他的人格开始扭曲,他开始接二连三地杀小孩,取他们的心肝煮水补身-----他在中国也尝过这样的滋味。
最后他被捕了,并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1959年,细伟被判死刑,然而,继续有小孩失踪且被杀。
不是我这个人口味有多重,只是我被这部电影的背景所吸引了。
它是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的,泰国食人魔确有其人,而且在他本人被抓捕判死刑后,由于泰国人民感觉死刑还不足以伸张正义,他们将犯人的尸体制成干尸,陈列在曼谷诗利拉吉医院中,好让民众唾骂发泄情绪。
由于图片可能引起不适,我在这里就不陈列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搜索,很容易就能找到。
看过这部电影,了解了这个事件后,我的心里很复杂,利辉之所以一步一步走到这个境地,真的只是他本性如此么?
不,绝不是这样的。
在这时,我读到了一本书,它给了我关于“好人是如何转变成一个恶魔的”这个命题的很多思考。
02.《路西法效应》和斯坦福监狱实验
心理学界有个著名实验:1971年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虽然从发表之初就备受争议,但它非常可贵:再也无法复现。因为实验对被试者的心理影响过大,放在今天不可能通过伦理审查。
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教授,正是这个实验的发起人。他征集了一群年轻人,把他们随机分成“狱卒”“犯人”两组,关进实验用的“监狱”,要求度过两周时间,看他们的心理会有什么变化。
结果,实验在第六天就不得不提前结束了,因为“狱卒”的暴力行为超出预想,导致多位“犯人”精神崩溃。
《路西法效应》是为了了解一般人是如何转变去为非作歹的过程。在这里,暂且摈除宗教的善恶二分法,以及先天不良或后天失调的原则。换句话说,想要了解的是性格如何在强大情景压力下产生转变?
你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你会变成一个恶魔么?
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不可能,不会的,“我受过良好的教育”、“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的胆子很小”……
大部分人将邪恶视为一种内在不变的特质,也就是说,我们认定有些人性与生俱来,是他人所没有的,因此,坏痞子最后必定依循他们的本性展露邪恶的一面。
但是如果是环境逼迫的你呢?
在什么状态下我们会成为情景或群体行为下的产物?有什么事是你自信绝不会在任何胁迫下做出的呢?
因为自我中心的偏见,大多数人都有认为自己是最特别的幻觉,这个自利归因的保护罩,让许多人一厢情愿地相信自己在许多自陈测验中处于平均值之上,也就是比普通人强一些。
《路西法效应》证明了环境可以逐渐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刻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一个温文尔雅的绅士,在某些情境下会变成嗜血的狂魔。
那些违背人性的犯罪、种族灭绝、强暴、虐囚以及恐怖袭击等等罪行都是如何产生的呢?
如果你觉得这些概述性的例子还不够具体,那么下面还有具体的实例。
卢旺达大屠杀事件、南京大屠杀事件、美国阿布格莱布监狱虐囚事件等等一系列的具体事件。
在卢旺达大屠杀中胡图族人从1994年开始大规模屠杀图西族人,据统计,约有80万到100万卢旺达人民在三个月内被谋害,是有史以来最凶恶残暴的大屠杀,消灭了四分之三的图西族人口。
杀害手无寸铁的幼童;平日里友好、亲切的邻居突然祭起了屠刀;肆意残暴地强奸、侮辱其他女性等等恶行都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本书会给你提供极具思考价值的内容,看完后你会有很大的了解。
03.为什么好人会变坏?
1. 系统的力量:情景是由系统创造的,系统提供制度性的支持、威权以及资源,让系统能够顺利运作。
恶劣的系统与环境所产生的潜在毒害,能够让好人们做出有违本性的变态行为。
2.人的行为,是被所处的环境、所扮演的角色塑造的。在特殊情境下,人的意志力无法和情境力量抗衡。
书中提出了五个重要的心理学现象:去个人化,服从威权,从众需求,角色认同,自我辩护合理化。
3. 社会认可的力量:人们需要被人接纳、被人喜欢、被人尊敬,这意味着行为要看起来正常、恰当、符合社会期待。
4. 去个人化:就是创造“匿名”的状态。
实验中,“狱卒”穿统一制服、戴墨镜,掩盖掉自己的面目,被统称为“狱卒先生”。这就容易给他们一个感觉:“没人知道我的真实身份,我也不用为我做的坏事负责。”
5. 服从权威:人类有服从的天性,在极端情境下,甚至会屈服权威从而背叛自己的道德规范。
6. 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的态度及行为,会趋向于与他扮演的角色一致。角色扮演的力量足以塑造我们的看法。
实验里不论狱卒还是犯人,都随着时间慢慢地入了戏,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典型。
7. 自我辩护合理化:为了避免产生认知失调,人们会自发地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使自己的认知达成一致。
8.去人性化:否定他者价值
人对人类手足能做出的极端恶心,莫过于剥夺他人人性,也就是运用心理学的去人性化过程让人失去存在价值。当我们认为“他者”不具有跟我们一样的感觉、思想、价值以及存在目的时,我们就是将他者去人性化。
人们通过标签、刻板印象、标语和形象宣传的方式,助长了将某类他者视为此等人、劣等人、非人、下等人、可有可无之人或者是“禽兽”的错误概念。
04.结语
到了最后,你其实不难发现:
“坏”不是一开始就表现出来的,而是被动诱导出来的。
邪恶的一个特点,就是平凡——它在最平凡的人中存在,也由最平凡的人来实行。
在诱导下,人们甚至不知道、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也不进行自我思考,只是屈从于情境。
所以,这本书大家可以看一看,尤其是有能力制定系统、创造情景的人,这关乎于你所最终塑造出的团体是一个什么形态。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下一个变成恶魔的人很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