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且这个知识结构是不断完善、不断更新的。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会直接影响其事业发展的高度。一个人到了三十多岁还没有一番小作为,那么自己肚子里的知识是有缺陷的。接下来我讲一下我的知识结构是如何影响自己的。
我们常说,理工科出身的人,其思维模式和文科出身的人思维模式是不一样的,经济学出身的人思维模式和学政治学出身的人思维模式也是不一样的。
我自打小读的书不多,从小学到中学,家里除了学校发的课本,没有任何的课外书,因此更不必说什么知识结构了。
后来上了大学才偶尔看一些书但是不多,直到最近这几年才猛看书,我发现我现在的知识结构是有很大的缺陷的,我虽然教的是小学数学,属于理科类的,但是我却很少看有关数学这一块的书籍,我读得最多的是人文和社会类的书籍。这样一来,我发现我的思维模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框架都是基于人文教育范围之内。
这样一来我在某个方面我的思想是扩展了,而在另外的领域我的思路是狭窄的。
我没有读研究生、博士,因此我自己没有经过有针对学术研究方法和学术研究的系统训练,这就导致我的思路是发散的、精髓,的,而不是系统的。
经过系统训练的头脑和没有经过系统性训练的头脑确实是不一样的。这个学期我承担市县里的质量分析报告,在这这份报告事,我发现了自己最致命的一个问题,我写出来东西相对分散和浅薄,数学相关理论知识结构不完整,不深厚,这样就直接影响了自己的写文质量。
因此在第一次发给教研员时,我的稿子被打回来了,指出了我很多的问题,以至于我在第二次修改的时候整个篇幅全要法改,推翻重新写。
在第二次写的时候我不着急写,而是利用几天的时间去阅读相关的课外书,再按照数学的逻辑线去构思整体的框架。经过好几轮的思考与修改,终于写完了。最好的结果是我的分析报告基本过关了。
我最后想说的是,尽管我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我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系统思维化、逻辑思维对我来说非常的重要,所以“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