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需求场景采集后,会梳理出很多需求,那这些需求做还是不做,什么时候做(优先级),就需要产品经理想清楚来定下来。
一、功能分类
在对需求排序之前,首先先要了解需求有哪些分类,哪些是重点?
基础功能:必不可少的功能,如果没有,用户会极其不满,如果有,用户也不会特别满意;
亮点功能:带给用户惊喜的功能;在用户研究中可见;如手机中的手电筒、IM产品中的撤回功能;而小公司的亮点功能,可节约成本,做锦上添花的功能;大公司/产品可以不必节约成本,通过市场调研研究亮点功能;
期望功能:用户表述出来的需求;属于用户研究中需要研究人性和价值观的深层次需求,如游戏产品中,展示好友排行榜功能,从人性中存在攀比虚荣的心里出发,会促进用户参与;
无差别功能:做不做对用户没有差别;
反向功能:功能引起客户讨厌,但在多边形的平台产品中,反向功能就是需要做的,例如广告功能,用户不喜欢,但卖家喜欢。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
首先,来看看一个功能所具有的属性:
A商业价值:由用户需求或者用户遇到的问题决定;
B实现成本:由产品功能,即解决方案决定;
C性价比 = A价值 / B成本
A价值判断
价值的判断△ 广度: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产品覆盖的用户群体有多大,这也意味着产品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
但广度是潜在用户数*单个用户价值来决定的,2个条件结合考虑才能确认,例如餐饮行业里日常餐和只接婚庆餐的潜在用户数据量差距很大;但并不是用户数量越大越好,比如银行的VIP业务,金卡、银卡、白金卡、钻石卡,用户数量越来越少,但是单个用户价值非常高,一个单个用户价值可以抵上几万个初级用户;
△ 频度:需求频次 * 单次复杂度
△ 强度:不可替代、紧急、持久
强度指是否是真实刚需。不可替代是指是不是很容易被其他功能替代;是不是特别紧急需要上线功能,保障营销手段推进;持久是指功能做好后,用户使用的周期是多久,是用几天还是用几年
注意:产品的不同阶段,从广度、频度、强度会有不同侧重点。
产品的不同阶段,从广度、频度、强度会有不同侧重点B成本评估
判断成本,需要考虑人力、时间、金钱等
而商业价值 / 成本=性价比,是否值得高投入;
三、如何打包需求
决定做哪些需求,同时也决定着一个版本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打包需求也就是从整个分析出来的需求里,决定做哪些功能,哪些功能延后再做,或者不做;
基础功能,必做,要留足资源;
亮点功能,在产品初创期,先实现个别低成本;
期望功能,先做性价比高的;
无差别功能,无需做,低成本验证即可;
反向功能,权衡利弊后再决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