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写了一篇《致35岁的我(职业篇)》,但近日对于职业发展重归思绪混乱,理不出个所以然,遂写此随想。
从以下方面来梳理思路。
1. 职业是什么
从时间的角度来讲,职业本质上是在买卖时间。员工把时间卖给老板,老板将买时间得到的成果卖给需求方——一般来讲,得到的大部分收入落入老板的口袋。前者是在卖时间,后者是在买时间。
假设命是有长度的,那么时间便是其尺度。与其说是买卖时间,说是在买命和卖命可能会更加有冲击力一些。
2. 职业是为了什么
从收获的角度来讲,职业大体是为了两点:谋生和自我价值实现。这两点和马洛斯五大需求略有不同,下面一一细说。
谋生不是为了基本的生存需求——活下去,而是为了谋求更多的物质享受、满足更多欲望,准确讲是为了钱。谋生的需求是阶段性的。对于收获一大桶金的人而言,职业已经不是为了谋生,如马爸爸、马化腾等企业家;对于能通过其他渠道挣到足够满足自己物质欲望的钱的人而言,通过职业谋生的需求亦微乎其微。谋生的需求同时也是长期的,只要你尚有物欲,就需要钱。
自我价值实现比较复杂,交杂着种种——如责任的驱使、幸福感和成就感等等,它的作用是维持内心世界的平稳以及带来愉悦。关于责任,我现所处企业的一位老总曾对我说,做企业很苦又烧钱,支撑着她的是给企业所有核心员工一个交待的责任心,或许这使得她内心平稳吧!关于幸福感和成就感,私以为这是基因层面决定的。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解决复杂问题也好、帮助他人也好、工作成果得到认可也好,都能得到来自于群体的认同,而这种认同在基因层面得到了奖励——得到了内心的愉悦。这种来自于基因的奖励,让人们乐此不疲,它帮助了群体更好的繁衍。
3. 职业选择需要遵循怎样的原则
在职业选择时,该给自己树立怎么样的原则?这其实是一种清单革命式的思维,通过树立必要的原则,帮助自己迅速做出决策。
一、能收获幸福感和成就感。上面已提及,不再赘述。
二、在一个领域继续深耕。职业上厉害的人物,都有一个特点——在一个或多个领域做到精通。真正厉害的是你在一个领域做到能人所不能,具备不可替代性,这种人拥有了绝对的铁饭碗。然而这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能做到「一精通+多有涉猎」就已经很不错了。后者的前提是你已经在一个领域做得足够好、足够专。一个领域还未深耕,就频频切换,到头来就是瞎忙活,狗熊掰棒子。关于这一点,我在《致35岁的我(职业篇)》的「专业水准」部分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三、迎合时代的趋势。一个人能准确认识到大时代所处的趋势并顺势而为,将享受到大势所带来的红利。芒格曾说过,长期来看,华尔街大多数基金经理的投资回报率跑不过指数基金。指数基金跟随大盘同涨同跌,只要整体经济向好,指数基金就有得赚。识别大势并不容易,所幸的是互联网拉进了我们和智者们的距离,他们的见闻成为了我们见识的一部分,这帮助我们更好的认清趋势。认清趋势后,再采取深耕策略那就事半功倍了。
四、能放大卖时间的收益。作为员工,卖时间的直接效益是薪资,然而只收获到直接效益是最不划算的,这命卖得不值。在卖时间的同时,若还能锻炼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或是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或是可能的分红,或是得到知识及其他有价值的积累,这才值得去卖命。
五、能帮助自己在未来买别人的时间,或是能把一份时间卖多次。第一点自不必多说,这其实就是资本的力量啊!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你买来的时间能打包卖个好价钱。第二点的道理也很浅显,不多说。
4. 有哪些观念需要刷新
梳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观念是有问题的,是需要刷新的。
一、谋生和职业是可以分开的。谋生既然是阶段性的需求,要想将这个阶段缩得足够小,只靠工作是不行的。或是需要在工作之外继续投入精力到自己的成长上,以期获得未来的指数增长;或是需要在工作之外去开源,开拓其他的金钱渠道。
二、两条腿要一样长才能走更远。这个观点来自于吴军老师。有一些能力是外露的,如你的成绩、你的工作成果、你的口碑,这是人的第一条腿。而有些能力是别人看不见的,如你的思维方式、你管理情绪的能力、你的社交能力等等,这是人的第二条腿。两条腿一样长,才能配合着走更远。关于这一点,我在《致35岁的我(职业篇)》的「软技能」部分已有了一些思考。
5. 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首先,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工程师,假使以后没有从事此方面的工作,也是按照工程师的思维模式去做事情。按照过往的经历以及自己的兴趣来评估,我大概率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高级软件工程师和管理者,但这个定位还是不够清晰。
工程师的五个等级吴军先生在《硅谷来信》中参照物理学家朗道划分物理学家等级的做法,给工程师划分了五个等级(如上图)。假设这个划分足够客观,我自评自己的水平应该是介于第四和第五级之间。理由是我带领的团队还不够大,完成的工作还谈不上很有影响力——产品仍在缓慢的迭代中,还未在市场大幅铺开。我的定位仅仅是做个第四级别的工程师吗?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贴出芒格老先生的一段话。
如果你们想要变成伯米吉地区最好的管道工程承包商,你们之中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人能够做到。这需要下定决心,也需要智慧。但不久之后,你们将会逐渐了解有关伯米吉管道生意的一切,掌握这门艺术。只要有足够训练,那是个可以达成的目标。有些人虽然无法在国际象棋大赛上获胜,也无缘站在网球大赛的球场上与对手比试高低,但却可以通过慢慢培养一个能力圈而在生活中取得很高的成就——个人成就既取决于天资,也取决于后台的努力。有些优势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取的。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所能做到的无非就是成为一个伯米吉的优秀管道工程承包商之类的人物。毕竟能够赢得国际象棋世界大赛的人是很少的。
回到吴军老师的五个工程师的级别,能做到第二级别的,诸如拉里佩奇、张小龙之辈,实属罕见。而能做到第一级别的,诸如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之辈的,更是凤毛麟角。能做到这个级别的工程师,除了自身实力之外,还需要有机遇。可能是某种特殊的机遇,可能是大时代的「运」,总结一句便是可遇不可求。芒格所提及的「赢得国际象棋大赛的人」便是属于这一级别。
大部分人只要足够努力,还是极有可能做到第三级别的工程师的,即「伯米吉的优秀管道工程承包商」。如查理所说,这需要「慢慢培养能力圈」,甚至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培养。我认识的一位程序员朋友,已经做到了这一级别,通过抓住时代的趋势,推出迎合时代趋势的产品,做到了年收入60W到100W+。能独立设计和实现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成功,这便是我的定位了。当然,你所能做的产品,不太可能脱离你的能力圈。因此界定自己的能力圈,清楚的认识自己,这很重要。
对应到我上面梳理出的原则,
- 工程师的工作给我带来满足感,并能继续在IT这个领域深耕;
- 至于做什么产品以及是否能获得成功,则看是否迎合时代以及市场的需要;
- 如果产品大到一定规模,则必须买别人的时间;
- 好的产品,是绝对能够实现一份时间卖多次的。
至此,择业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行业,以及能否帮助自己在未来做出属于自己的产品。
另外,私以为,编程语言也好,大数据相关技术也好,AI也好,本身仅仅是工具。关键的是,你打算用这些工具来做什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实现什么样的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