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是看事情的架构,让我们不至于迷失在细节的丛林。
在关系中一切都是相互的。互动模式改变,关系也会跟着改变。每个人都习得一些不自觉的惯性反应,要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须能将惯性反应提升至意识层面。
在家庭之咨商出现之前,咨商心理师认为重要的不是发生什么事,而是这个人怎么看待发生的事。重点不是寻找真相,而是改变看法。一个人如何看世界,世界就以他预期的方式回应。
自我分化是指一个孩子出生后在渐渐脱离对他人的依赖,并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过程中,能学会辨识自己的情绪和理智判断,且能不受制于自己或他人的情绪。
家庭系统论不采用直线型的思考方式,而采用循环型的思考方式,强调人际互动的相互性。如果把问题归咎于某人,就等于把责任推到了别人身上,忽视自己应该承担的部分。
家庭系统论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让我们摆脱过于简化的直线型思考,以循环的角度把孩子的脱序、夫妻的冲突,甚至配偶的身心疾病,视为一种症状,依循专家提出的脉络架构,分析自己家庭的互动模式,将不自觉提升至意识层次,找出人际关系的相互性,由自己开始寻求改变。
关于自己有太多的身心反应是无法掌控的。紧张时的心跳加快,激动时的脸红耳赤,说谎时的眼神飘移,不安死的双臂环抱,很多时候无法控制的是必要的,每天面对外界挑战,如果所有的反应都要靠意识去控制,真是忙不完。尤其是生理运作大部分都是自动化的。比较令人惊讶的是人的行为也有很多自动化反应,就像飞机航行,机长设定目的地后,飞机大多时候处于自动导航状态。
包文由临床经验归纳出对人影响深远的三个系统:情绪系统、感觉系统、理智系统。情绪系统是负责维持物种存续,产生本能反应的系统。感觉系统是情绪系统表层可以意识到的部分。理智系统是人进行抽象思考的系统。包文认为:让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就是理智系统。理智系统受情绪和感觉左右时,理智容易成为个人主观,让人看待事情有好恶之分,人的许多信念、价值观就是受情绪和感觉影响,而带有主观的意识。例如:当这个社会对多元成家的态度,极度赞成或极度反对的双方,背后都受情绪和感觉系统影响。当个人的理智系统能有意识地克制情绪和感觉的影响时,才能展现真正的理性,以逻辑推理洞悉自己和他人行为反应的后续影响,就做出恰当的回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