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有一年,体验了三家公司,以前我是学生,现在我是雇员。我一直深夜难昧,思考我应该做怎样的一个员工。
罗辑思维一期节目推荐的书目是《联盟》,我没有看过,大致的意思是说公司和员工之间应该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联盟的关系,本质上来说,就是离职不伤和气。这种关系当然是很好的,员工离职了,员工和公司的利益依然能最大化,上家公司通过打造前员工俱乐部,离职员工依然能为上家公司带来业务流水,公司也可以和离职的优秀员工进行友好合作,何乐不为。
据说bat已经行动了,马云每年宴请前员工吃大餐,还要演讲助兴。
这是很一种很理想化的状态,估计也只有像bat这样的大公司才做得到。有过工作经验的人一了解这种联盟的关系就觉得不可能成立,甚至马上枚举一般员工离职的原因无非是钱少活多、和领导同事有矛盾、被领导开了,我想在国内这是非常常见的原因,干得好的谁去想着离职,一离职和上家公司还能有多少联系?大家互相不说坏话已经很难得了,更别说领导给员工写下家公司的推荐信了。
这种理想化情境的唯一出路是员工和公司关系不错、没有利益纠葛、员工对工资满意、老板对员工赞赏并且很大度,然后员工说,我要走了,我走不是公司待遇发展问题,而是我想去创业了。开明的老板一听,就会放手了,人才是一定会成为老板的,无需多留,留也留不住,还不如结好关系呢,以后碰面了不会尴尬。
说到底在中国的社会背景下,员工和老板还是有着阶级矛盾的,老板觉得钱是我的,我给你发工资,员工你就是打工的;而员工就觉得事业是你的,嗯,我就是个打工的,工作是一种养家糊口的方式,不是我的人生追求。这样就只能导致恶性循环,最后公司亏损,员工离职。
特别是在一家创业公司,如果一个创业公司里有十多个人工作而只有两三个人在创业,那真是比金融海啸还恐怖。员工的发展依赖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的发展也依赖于员工的工作。这就是一种联盟的关系,伙伴的关系,一个有利的状态只有双方都认可,这个有利的状态才有意义。
这就会引来一个新的问题,一个好员工的工作态度是不能被工资所影响的?就是月薪2K和月薪5K你要一样的努力工作,积极创造价值,来证明自己。这种可能会发生吗?
应该是不会的,除非这个员工的家庭是富裕的。在中国,人民还没有富裕起来的时候,工资是比较重要的,大学生一毕业,就有压力了,父母逐渐年迈体质下降,没有钱谈何好好工作。但是每一个员工都不傻,上班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获得跳槽的筹码,一个是获取工资。工资不够,筹码足了,员工就会跳槽。
都是很简单的道理,我居然说了这么多。
落实我自己身上,我是怎么处理员工和公司的关系。我觉得是“利用”,这个词好像不太好听,就是各取所需。我不会太依赖公司,所以我不会太在乎公司的工资,而在乎公司的未来,很多事情做到80分是很简单的,轻易超越合格,但是做到100分就要翻倍的努力。那么公司面对的就是一个如何让员工拿出100分的工作的问题?而员工面对的就是拿出80分的工作如何获得100分的能力的问题?这是一场博弈,只有双方能够互相满足对方的利益点,公司才会平衡,才有走向未来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