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500字简书美诗美文汇
白杨浅见-关于沟通(新编)

白杨浅见-关于沟通(新编)

作者: MLoveH | 来源:发表于2020-03-04 00:05 被阅读0次

    在讲述我的一些浅见之前,要先讲一则小故事给大家:

    嘿,兔子,快来看我的新玩具!”

    哈士奇兰博叼着一只鞋子的残骸来到兔子的面前,歪着头打量着兔笼,似乎在考虑自己牙齿的硬度能不能咬坏它。

    “哦!我的天,兰博,这可是主人最喜欢的鞋子,你怎么能把它咬坏!快拿走拿走,不要放在我这里啊!”

    兔子惊恐万分的看着惨不忍睹的鞋子,想到主人发怒的后果,它浑身打起了冷战。

    “你怎么了兔子?你是在眼红我的玩具吗?好吧,送你了!”

    兰博听不懂兔子的话,它以为兔子也想要它的玩具。好心的兰博瞪着狗眼不舍的看了看鞋子,又看了看无比“激动”的兔子,一狠心把鞋子塞进了兔子的笼子。

    天呐!兔子被吓晕了过去。

    兰博咧嘴大笑:“兔子,不用这么兴奋吧,你喜欢,我以后多分你一些好了。”

    兔子醒来的时候,看到了让它最担心的一幕:兰博正一脸委屈被主人用大棒教训着。

    “死狗,你把我最心爱的爱马仕藏哪去了!赶紧给我找出来!!!”

    在巨大的威胁下,兰博不情愿的来到心如死灰的兔子面前,扒了扒兔笼。

    “我的天,兔子,我一直以为你是个乖宝宝,你竟然学傻狗咬坏了我的鞋,我真是看错你了!”

    主人颤抖着拿出破败不堪的鞋子,恨铁不成钢的咬着牙说道。

    兔子疯狂的摇着头,它想告诉主人这都是傻狗干的,和它一点关系也没有。

    主人看着癫狂的兔子,愈发认为是兔子咬坏了她的鞋子。

    于是,在兔子绝望的注视下,主人下楼买了葱姜蒜。

    晚上加菜,红烧兔子,傻狗也分了一些骨头。

    故事讲完了,可怜的兔子再一次被做成了美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聊聊故事中的深意吧。

    很简单的一个小故事,兰博“好意”的把它所谓的玩具分享给了兔子,却导致了兔子被主人做成了美食。看起来像是兰博的错,一片好心却办了坏事。又像是主人的错,不明事理,不辩黑白,兔子被关在笼子里,怎么能跑出去咬鞋子呢?这是明目张胆的包庇兰博啊!是这样吗?

    思维不同,角度不同,看事情的结果也不同

    我们先从主人的角度来看,假设这位女主人是一名月薪五千的小职员,回到家后看见自己攒了半年工资买的鞋子被咬成了碎片,那么当时她的内心一定是崩溃的。

    不要理会她为什么会买这么贵的鞋子,虽然只是个故事,但是这样的女人大有人在,现在不说这个话题。

    主人的眼中只看到了一点,那就是她的鞋子被咬烂了,案发现场是兔子的笼子!

    接下来把目光看向哈士奇兰博,兰博觉得兔子被关在笼子里很孤单,好心的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兔子玩。从这方面看来,兰博完全是出于一片好意。作为一名“合租”朋友,兔子你羡慕我可以每天有的玩,那么我也愿意帮助你,送你个玩具吧。

    至于一片好心送了你的命,那是和我一点关系也没有了,毕竟你也没有拒绝我的好意。

    最后看倒霉的兔子,兔子本身就知道这件事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它经历了一开始的惊恐到后来的绝望,却苦于言语不通,无法交流,只能被动的让悲剧降临到自己身上。

    通过三个不同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三个不同的结果,那么这些结果说明了什么?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了解的重要渠道,“我是为你好”这种想法真的很危险!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人类在相互的交往中寻求安慰、价值和保护。

    沟通交流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男女之间谈恋爱需要交流,国家之间互通合作需要交流。上下级之间因为工作需要沟通,家长和孩子之间因为成长问题也需要沟通。

    沟通和交流能让我们彼此之间更加了解,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兔子的悲剧就是因为无法与兰博沟通才发生,假如兔子可以讲话,兰博也能听懂,那么以兰博“狗”的身份来讲,它是不会做出伤害朋友这种事情的。

    即使兰博听不懂兔子的话,那么兔子还有机会和主人解释,放下江湖道义,兔子完全可以不用去死。

    现在我们的很多家长朋友都在讲,社会变了,孩子们也变得越来越精明了,真的很难搞懂孩子们心中在想些什么,很难和孩子们沟通交流。

    那么到底是孩子难以沟通还是沟通的方式不对呢?相信大多数孩子都是明白事理的。但是家长呢,作为家长,我们真的懂孩子吗?真的能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看待交流吗?所以一般情况下,沟通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于家长初始选择的沟通方式出了问题。

    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兰博的所作所为,它的一番好心好意直接把兔子送进了厨房,它自己挨了顿打就没事了,后来还分了些骨头。

    不懂兔子的兰博,一厢情愿的把自认为是好玩的玩具送给了兔子,兔子在兰博送它玩具的时候,一个劲的摇头表示不能玩这个,以至于在晕倒之后,兰博还笑着以为兔子是激动的昏倒在地。

    它们无法交流的同时,是兰博的主观意识在强调,兔子也会和他一样的喜欢这个玩具,所以它把玩具给了兔子。

    这让我想起了前些年很流行的一个话题,叫“我是为你好!”

    我是为你好,你要理解,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听话,都是为了你好,爸爸妈妈不会害你。

    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习惯用过来人的思维来“教导”孩子,防止孩子在成长期间出问题。

    看起来感觉是件好事,好像没什么不对。

    大人经验丰富,分得清利弊对错,给孩子安排一条“正确”的路有什么不对吗?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做的这一切,到底是不是孩子们想要的?孩子们是不是愿意接受我们的意见?如果孩子不愿意接受,又不敢不接受,那么就会对孩子产生一种不正确的心理态度。

    所以我觉得,引导比安排更合适于成长时期的孩子

    我们能做什么,在不能做出榜样的时候,尽可能的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念强加给别人,尤其是加给孩子身上。虽然表面上看来让孩子少走了些弯路,但是未来呢?习惯了被安排的孩子会少了那种发散性的思维,缺乏主见容易迷失自我。在遇到人生选择的时候 ,大多会迷茫不知所措,下意识的就会询问:我该怎么办?

    自己的人生为什么要去问别人呢?自己选择怎么走不行吗?

    这就是被安排了人生的那些孩子,家长眼中的乖宝宝,做到了家长们最满意的样子。他们没有安全感,缺乏勇气去接受新的挑战。逆来顺受,你安排我就去做,不安排我就等着人安排。

    我们谁愿意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自身的“傀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好,一浪更比一浪高才对,时代不同了,“安排”的人生已经过时了。

    未来的世界必定是多元化的,要想我们的孩子能玩的转,还是要多听孩子们自己的意见,对的鼓励,错的改正。

    引导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同时,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一次历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杨浅见-关于沟通(新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jkl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