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157354/4d25ed600d3e864b.jpg)
空想着我的文章怎么不火?我的点击量怎么上不去?
请问,你给熊孩子的作业评语上写下“永远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你给同仁讲着“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的执行力”,而你立贴为证、坚持日更却没三天功夫就撂挑子的时候,请问你汗颜不?脸疼不?道理都是讲给别人听的?规矩都是为给别人定的?你不是嘴炮是什么?
老话说的好,君子重诺。切莫说,你这样光说不练的假把式能打动谁?试问,有多少事你是做成了的?有多少目标你是实现了的?还一天空悲切、妄自嗟啊,各种抱怨,颓废,丧?丧给谁看?
空想着我的文章怎么不火?我的点击量怎么上不去?唉,算了,道不同不足为谋。还没耍两下子呢,就自打退堂鼓?假使你确是肚里有货,嘴里有墨,不坚持,也只能是孤芳自赏,孤独相伴。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想成事儿,没有捷径,除了资质能力的提升,还必须得有一个坚持的态度,有一个坚持的方法。比如,一万小时黄金定律。
前些年大家都看的《明朝那些事儿》很火,很有意思。可你知道吗?写出《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5岁时开始看历史,《上下五千年》他11岁之前读了7遍,11岁后开始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然后是《明实录》、《清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明汇典》和《纲目三编》。他陆陆续续看了15年,大概总共看了6000多万字的史料,每天都要学习两小时。把这几个时间数字相乘,15年乘2小时再乘以360天,等于10800个小时。足以验证了这一定律。明月有了一万小时的积累,才能白天在海关上班,晚上思如泉涌,写出津津有味的好书。
“一万小时法则”在成功者身上很容易得到验证。作为电脑天才,比尔·盖茨13岁时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脑终端机,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7年后他创建微软公司时,他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超过了1万小时。在大量的调查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无论是在对作曲家、篮球运动员、小说家、钢琴家还是象棋选手的研究中,这个数字——一万,反复出现。
为什么是一万个小时?
“一万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一万小时是最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小时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10年,每天3小时——无论你是谁。这等于是在告诉大家,一万小时的练习,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什么是一万小时定律?
![](https://img.haomeiwen.com/i9157354/9b2a24941fd9a747.jpg)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所以,你打算坚持再立个贴,每天日更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