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脑做管理|人际思维让你更健康

用脑做管理|人际思维让你更健康

作者: 小萝卜829 | 来源:发表于2016-10-28 14:38 被阅读0次

用脑做管理,领导心思维,大家好,咱们又见面了,我是张红川。

在过去所有的节目里面,我们都是在讲领导者,就像我们的题目一样讲的是用脑做管理,然后讲的是领导的“心”思维。如同这个题目为大家所揭示的,实际上我们更多地是从思维模式,领导者的认知或者行为的角度来为大家讲述领导者。

按照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观点,如果我们想要成为一名更好的领导者,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在今天这一期节目里,我们把眼光,略微地从过去所讲述的内容中拉开一下。我们来关注另外一个话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健康的话题

事实上如同大家所知道的,心理学实际上是包罗万象的一门科学。如同我们经常讲,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但是在我看来,其实心理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无非是两个。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我们人是如何思考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是如何生活的。


人是如何思考的?更多的是基础心理学,如同我们的认知心理学还有现在所谈的认知神经科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脑科学。这些学科所关注的问题是我们人是如何生活的,以及如何才能够生活的更好。这就是今天的健康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等更偏重于应用的一些学科它们所关注的。

今天我们希望,把这两个来自于不同学科的话题,拉到一起来为大家探讨一下,人际思维对于领导者的健康来讲有什么样的意义。其实健康对于领导者来讲,可能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涌现出一大批年轻有为的企业家,也涌现出一大批非常著名的领导者,但是与此相伴随的却是很多企业家英年早逝的情况。

比如说2004年当时均瑶集团的掌门人王均瑶英年早逝 ,当时才38岁。在2008年仅仅四年之后同仁堂的掌门人张生瑜也与世长辞,他去世的时候才39岁。

如果我们去网上搜索的话会看到一长串的名单,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是,为什么企业家会出现英年早逝的情况。稍微对心理学有一点点了解的人都会说,这些企业家他们处在高压力的环境中,被拖垮身体最后付出生命的代价。

但是现实情况是否真的这么简单?到底应该如何来因应压力对于我们健康的影响?我想可以为听众朋友们提供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一下。为了讲这个话题。大家把目光先从中国拉到美国去。我想为大家讲述一些不是领导者,相对来讲生活比较贫困的人。

在美国东南部地区如密西西比、阿拉巴马、Georgia(佐治亚)这些州其实有很大的一片黑人贫困区,我们把这样的区域叫做BlackBelt,也叫做黑色地带。

在黑色地带生存着大量贫困的黑人,大概3年以前,有一项持续了将近十几年的追踪研究,他们以黑人贫困家庭中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结果令人大跌眼镜。

在这些黑人青少年大概十一岁左右的时候,对他们进行了彻查,考察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比如他们是不是更能够融入社会,他们是不是更能够表现出良好的学业成绩,他们是不是在学校里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他们是不是更被老师和家长认为是很好的孩子......

等这一批孩子快成年大概19、20岁的时候,研究者再一次对他们进行了考察,而这一次重点考察的是他们身体健康的程度。令研究者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是,他们发现对于这批黑人贫困家庭中的青少年来讲,小时候他们心理越健康,长大后他们的身体就越不健康。换言之来讲,在这一批黑人贫困家庭的青少年中我们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拮抗的现象。


与此类似,来自于我自己实验室的研究。我们是以中国的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结果也发现非常类似的情况。

我们当时的研究是在北京市昌平区做的,选取了大概几百名成人流动人口。我们发现同样是流动人口,他们越觉得幸福,对自己的现状越满意,自我控制能力越高,带来的却是更加沉重的身体健康负荷。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思考,或者说来自于这一批黑人贫困家庭,以及我们中国流动人口,所发现的身心健康的拮抗现象,会为今天领导者自身的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我们把这个问题再一次拉回来,拉回到压力这个话题。对于凡是了解一点心理学的听众来讲,压力可能是最熟悉不过的一个话题。

今天我们经常把这个时代叫做减压时代,我们发明了很多方法来减压。比如瑜珈、体育锻炼、跑步、旅游、按摩、看书、休闲甚至于会通过睡觉等,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进行减压。

在一些企业中还会有心理宣泄室,在里面放置橡皮人,当你觉得压力很大的时候来到宣泄室,发给你一个木棒把橡皮人爆打一顿,出来之后就会告诉你,压力已经得到了宣泄和减轻,你可以更好地去工作了。事实是否如此呢?这种减压方法是否管用呢?

那我想再次引用美国两三年以前的一个研究,他们最初是通过追踪一批老年人,在大概8年以前对他们进行了研究。他们问了老年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过去的6个月中你是否感到有比较高的压力?让你进行评分,0到10, 10是最高的。之后再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否觉得压力对你来讲是有害的?

结果再一次出现了很奇妙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压力对我们是有害,在八年之后他们再次对这批群体来进行追踪,发现凡是当初报告比较高压力的群体,他们的死亡率也比较高,也就是说压力与我们的寿命长短是密切相关的。但是这种现象仅仅发生在那些相信压力有害的人中间,也就是说你越相信压力有害,压力对你的破坏程度也就越高。


大家听了这个结果会不会百思不得其解,会觉得怎么可能呢?那现在我们就不用减压了,有什么压力就背在身上,不要去管它,背着这个压力过日子,不管压力有多沉重。

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我想告诉大家,为什么会出现像刚才我们所谈到的,美国的那批黑人贫困青少年以及我们中国的流动人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身心健康相拮抗。

其实根源来自于他们迫切地想改变自己的决心,因为他们身处相对比较贫困的环境,或者身处相对比较低下的社会地位。为此他们非常想要改变自身的环境,而在他们改变自身环境的时候,往往更多地关注的是心理的感受。

也就是说我越能够克服环境所带给我的压力,我就越容易觉得更加幸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压力本身并没有减轻,它虽然不再作用于你的心理层面,但它会反过来作用于你的身体层面。也就是说尽管你在心理层面上感觉到压力已经减轻,得到释放,但是这个压力依然在你的身体上。

大家仔细想一想,今天的很多企业领导者是不是过着这样的日子?

调查发现:很多企业领导者会出现一种双高的局面,高压力,高幸福感。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的压力特别大,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特别幸福。为什么,因为他觉得在这样高的压力情况下还可以不断地去奋斗,打拼出一块天地造就一份自己的事业。

这个结果所带来的结局我们刚才已经看到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做呢?在这里,我跟大家再讲一个追踪研究,只不过这次他们所问的问题稍微的有所区别。他们问的问题是这样,第一,你在过去的6个月中感受到的压力情况如何?按照这样的情况来打个分。第二种情况是,你在过去的6个月中有多少时间是用来帮助别人?

研究发现与刚才的情况正好相映成趣。首先第一个结果,压力越高,死亡率就越高,这是一个铁的事实。但是那些时常把自己的时间用来帮助别人的人就没有。换言之来讲,尽管你有很高的压力,但是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时间更多地用来帮助别人,压力对我们的影响就会被消减。


这就是我们在这一期节目中想要告诉大家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在面对压力时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一种是以压力为主要对象,去分析探讨如何才能够克服压力,这是我们所说的分析思维。而另一种是我们越面对压力,越要在周围营造出和谐的人际环境,越要去帮助周围的人,越要去关心周围的人,越是这么做压力就越减轻,周围人的压力也得到疏解。


这正是我们想要告诉大家的,当领导者改变了思维模式后,不仅仅可以改善领导行为,让身边的人能够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工作,同时还可以为你带来更好的健康。它一方面让我们成为一个更有效的领导者,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我们成为一名更健康的领导者。

好,咱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我是张红川,咱们下期再见!

欢迎搜索关注栏目官方微信订阅号:用脑做管理,免费获取栏目第一季23集全部视频、音频、图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脑做管理|人际思维让你更健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ke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