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音乐响起,心自然就平静了下来。阳光照在身上,享受着温暖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简单的幸福。我也有理想、有追求,会为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努力。但也有些时候是在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让自己去想呢些不在我追求范围之内的东西。那些是外界环境强加给我的,不是我内心真正的需求。只为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去努力,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你简单了,幸福也就来的更容易了。
我刚才还想到一句话,秩序就是用来打破的。我们渴望秩序,希望一切都是可期的。但是要进步,要发展就需要打破原有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你也可以得到锻炼。你回想你成长的经历,是不是在变化中成长的最快。不过怎么理解都行,你可以认为是成长导致了变化,也可以认为是变化导致了成长。或者这二者本就是一回事。事物的发展都是环环相扣的,从来没有断层。就算是你什么也不做,其实也是一种反馈。因为有了你的什么也不做,同样会有一个相应的结果。
刚才说到了秩序,先不去说事关所有的大秩序,我只关心自身的小秩序。我喜欢规律的生活,但这样真的就好吗?就好像有个哲学家或是科学家,他的散步时间精确到分钟,大家都可以拿他当表用了。这样没什么不好,只要你能承受住变化就好。你可以选择一成不变的生活,但你也要保证在发生变化时,你同样可以接受。不能在不变的环境下,真的就变成没有适应能力了。适时的给自己增加一些变化是有必要的。当外界环境长时间不变时,你就要主动的增加变化,人是有惰性的。人也是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的,不但会适应变化,还会适应不变。如果长时间的不变可能,你也就彻底变不了了。
我为啥今天又想到这件事,就是因为昨天追尾的事情把我的一天计划全打乱了。从这件小事上,让我想到你也不能总是,被动的接受生活中的小扰动。你还应该主动的创造一些扰动,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一些麻烦。我们需要安稳的生活,但是太安稳会增加惰性。你要主动的提防惰性的产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朝代的兴衰更替,到人的起高楼到楼塌了,一切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有点卡壳了,继续往下想,这里面是个什么逻辑呢?还是一个适应性的问题,你的能力、特性适合此时的外界环境发展,那么你与外界环境就可以同步的快速进步。环境变了,同样你也要跟着改变,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一样,要始终保持匹配。环境是一个非常大的范畴,除了你之外的事物都可以叫环境。这么一说你就可以理解,要想适应环境,改变的只能是你。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能力去改变环境来适应你。只有你改变来适应环境。而安稳的生存环境会使你失去改变的能力。惰性会腐蚀你,当你发现不变不行的时候,你已经没有能力去改变了。适应性是种能力,也是一种精神的状态。只有你具备了这种精神状态,你才会有意识的去追求这种能力。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其实就是要始终保持一种忧患意识。还是看历史,一个时代的结束,一个人的被淘汰,不都是因为他失去了适应能力了吗?你不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自然会被淘汰。就像你会留着一个没用的东西吗?这个适应性其实就是要保证你一直的有用。只要是你一没用了,很快就会被淘汰。
顺着刚才那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往下说,忧患就是一种精神状态,总为可能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而安乐是种安于现状的状态。一个是面向未来,一个是只关注当下;一个是紧张收缩的状态,一个是放松的状态;一个是随时准备着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出应对,一个是爱咋滴咋滴舒服一会是一会。这让我又想到了熵增问题,忧患的状态好像就是一个吸收能量的过程,他可以持续的保证秩序;而安乐是种释放能量的过程,他会造成混乱。打个比方就好像训练场上的军人和夜店里的人,他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你说谁的战斗力会更强呢?
生活中也是一样,总让自己保持一种忧患的状态一定是很累的。所以说呢,还是要有休息的,不能全是训练,也不能全是蹦迪。应该是主要是训练,偶尔可以放松一下。这就是要思考一下你的生活状态了。每天的读书、写字、运动、思考,就是一种日常的训练。让自己始终保持在一种成长的状态,但是也要适时的打破一下这个规律。我说的不是去放松,而是要加入一些实践的东西。作为一个人,处在社会之中,还是要和人打交道的。在与人的交往、互动中你可以实践你的思考,并得到一些反馈。这就是,要练兵,也要有实战。拉出去比划一下,你才知道你是个什么水平。有了反馈,你才能更明确你的优缺点,有目的的去提高、改善。
不过又说回来了,忧患与安乐只是人们的不同选择而已,本没有对错好坏。你只有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就好。愿意怎样的生活,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能因为你喜欢就也要求别人也那样,那是不对的。再简单的蜜蜂与蚂蚁都还有个工、兵、后的区分呢,更何况如此复杂的人类社会呢。复杂与多样性的选择,本就是一种稳定性。
不要怕变化与不确定性,要勇敢的去拥抱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