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指大便经常秘结不通,或有便意而排便困难的一种病症。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没有规律且粪便干硬。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是由燥热内结、脾肾虚寒、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引起的。在相关穴位施灸可改善脏腑功能,通便理气,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调 养 法
重点穴位展示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在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脾俞:位于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位于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位于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俞:位于腰部,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关元俞:位于腰部,在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支沟:位于手背腕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
天枢: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下1.5寸;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下3寸处;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在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具体艾灸方法
方法一:艾条温和灸
取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支沟、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的原则施灸。
施灸者站在患者身体一侧,点燃艾条,火头对准穴位,距离皮肤3-5厘米高度施灸,以患者局部皮肤温热而无灼痛感为宜。灸10-15分钟,以患者感觉舒适,穴位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这样的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天。
方法二:艾炷无瘢痕灸
1取肾俞、关元俞、大肠俞、气海、关元、足三里、太溪等穴位,按照先灸腰背部再灸胸腹部、先灸上部再灸下部的原则施灸。
让患者取合适体位,在要施灸的穴位上涂上一层凡士林,以黏附艾柱,防止其从皮肤上脱落。
2把麦粒大小的艾柱放置在穴位上,点燃施灸,当其燃近皮肤或皮肤灼痛时用镊子夹去艾柱,更换第二壮。
每穴施5-7壮,以穴位周围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1次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除了艾灸,按摩也可以有效促进排便哦,具体可看:这样按摩可有效促进排便
专 家 叮 嘱
便秘患者要遵循一定的饮食原则,多食用粗纤维食物,主食不要过于精细,要适当吃些粗粮。每天吃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多喝水。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每天早晨喝一杯淡盐水或蜂蜜水配合腹部按摩,加速排便。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调节脏腑功能,防治便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