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了字,就喜欢上文字了。
60年代末上小学,那时没有电视、绘本,玩具也没什么,有数的少得可怜的动画片得去电影院看。这种情况下,小人书就成了童年的最爱,攒上几分钱就去书店换回一本小人书。
有图有字的小人书,打开了我生活范围以外的大千世界,让我的视野穿过课本,放眼到无限的时空。
年岁渐渐长大,小人书已经不能满足我的渴望,那个时代文学书籍和刊物太少,想看书就到处借书、找书。找不到的时候就看报纸,《人民日报》《参考消息》是常看的报纸,字荒时,妈妈的《赤脚医生手册》也看的津津有味。
那时候高尔基和鲁迅、浩然是当红作家,他们的书找得到的我都看过。高尔基那句“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就像是我的写照,鲁迅的许多名句耳熟能详。因为爱看书,我被同学起外号叫“书迷”。
有句话说,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虽然书读的又杂又乱,囫囵吞枣,但是也积累了比成同龄人丰富多的词语和成语,有了作文课后,不自觉的就会模仿书中的写法,语言运用也比同学纯熟,这让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做范文,常常得到老师的红笔赞赏。
因为喜欢写字,小学高年级我就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到工作,看了书,看了电影,和同学去玩,还有些小女生的心思,什么都写,那时可没敢想成为作家,就是单纯仰慕他们,热衷于抄写好词好句,间接也锻炼了写作能力。
十几本日记,见证了我的成长轨迹。后来几次搬家,实在没地方放,都散失了,想想殊为可惜。
高中毕业前,我一直是班级的语文课代表。
中考时,因为在市里首届作文大赛拔得头筹,还获得了免试升高中的奖励(我们是文革后首届上高中需要考试的学生。)
但是,起的早,不一定身体好。
经常看到小伙伴说,学生时代为写作文抓狂。但是,我看到了一篇又一篇或优美、或严谨的美文,让我叹服,我有时想,她们太谦虚了吧?真的这样吗?
而我,开头尚可,却像风筝没飞多高就断了线。(时间不够,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