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历史学家孙隆基提出过一个概念:“成人儿童化”。
什么意思?
孙隆基解释,在我们这个社会,规矩大于个人。
社会对人的评价,也不是看他的能力和个性,而是看他处于什么圈子,和什么人来往。
在这个文化架构之下,大家必须小心翼翼地维系着和周围人的关系,不敢做出真实的自我表达。
就像在专制的家长面前,孩子就只能乖乖听话。
这也被孙隆基称为“自我压缩的人格”。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中说:
“中国精神的纲领就是‘面子’,只要抓住这个面子,就像揪住了阿 Q 头上的那根小辫子,牵他往东就往东,牵他往西就往西。”
人们攀附在“人情”这张大网上,彼此交换资源。
的确,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大家彼此给个面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更何况在熟人社会里,你不讲人情,就很难生存下去。
今天你帮邻居接下孩子,明天邻居帮你拿个快递;今天你帮朋友解决难题,明天朋友帮你说句好话......可以说,“人情”就是齿轮,维系着社会的平稳运转。
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到的:
每一个家庭以自己为中心画出一个圈子,周围的邻居亲戚都是圈子的一部分,所有人都在各自的圈子里互帮互助。
可“人情”一旦渗入权力系统,注定会引发不可收拾的恶果。
让人觉得安慰的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愿意依法的不再是少数,他们逐渐成长起来,成为了社会改变的中坚力量。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沉迷于那些表面和谐,而是勇于打破平静,去表达自己的诉求。
被公司克扣工资,他们不会“顾全大局”,而是勇敢用法律途径维权;
被上级性骚扰,她们也不会忍气吞声,更不怕伤了和气,而是一定要让坏人绳之以法。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原子化”阶段,大量年轻人涌入一二线城市,在同样陌生的环境里,谁也不认识谁,过去那种搞关系、讲人情的土壤,已然开始撕裂。
更何况,他们深知,迎合与融入,并不是变得成熟,而是某种意义上的“自毁”。
借用弗洛姆的话来说:
“每个人的终生事业只有一个:成为他自己。”
试着成为你自己吧,用自己特有的理性和爱意,去获取幸福。
慢慢地,你会感受到,这才是活着的滋味。
2021年了,我们有这样的机会,去塑造新的话语权。
世界和我爱着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