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先做个题吧。下面有5组词,分别是职业词/动词/形容词/时间短语/地点名词,一般人最先学的接触的词是哪个?
5组词排序 简书App你还记得你最先学的最开始尝试去理解的词是哪些吗?你有孩子了吗?你还记得他(们)最先尝试开始理解的词是哪些吗??除了这些词,还能想出哪些来?
先去思考一下-得出你的答案,然后再继续往下看。好吗?
【结论】怎么样?和你的认知顺序一致吗?以上这些,你解读到了什么?简单生活中隐藏着大门路。在这一节中主要是想借这个题目和大家聊聊关于关于儿童语言认知发展这一话题,来聊聊“学习语言的底层逻辑顺序是什么”,推而广之学习认识新事物新东西新概念的顺序是什么?
儿童语言发展有一个重要的过程:即【信息输入】-【认知】-【验证】-【应用】。当然认知可以随着输入的增多丰富,不断更新验证而后再使用。
读起来有点学术化,我们分解一下:
【信息输入】
什么是信息呢?
1.一切周围可见、可感、可听、可闻、可触摸的事物、声音、光影、气味、颜色、画面、文字…都是信息。
比如说:路边或公园各种颜色大小形状树叶;路上各种颜色大小的交通工具;晚上挂在天空的月亮,摸着冰冷的水,尝起来烫烫的汤、打电话时传来的爸爸的声音、听到打鼾的声音;摩托车的声音、小猫小狗叫的声音;宝宝刚拉的大便;早上拉开窗帘天亮了;坐火车或地铁进隧道霎时变暗了;太阳下、灯光下的影子;车牌号、门面广告牌、交通信号灯、社区宣传语、路边广告语、地铁站各种标志…
2.说话时的一切有声语言、手势动作、面部表情、说话语气等等传达出来的意义都是信息;
比如说:“疼” 孩子刚好磕碰到桌子或着摔倒了,有疼痛感的时候,来找你的时候,你和他说:“宝宝很疼,是不是?/哪里疼?/这里疼吗?怎么弄疼的?碰到桌子了,是不是?摔倒了,很疼,是吗?” 你心疼的表情,温柔的关心的表示理解Ta此时感受的语气,并帮ta 用嘴“吹吹”,用手在Ta疼的地方摸摸,然后抱抱他,这些都是你传达给孩子的信息(语言信息、情感信息、态度信息…)。
输入呢?
凡是看到、听到、摸到、闻到、感受到都是输入。
比如说:他看到了“小狗”-走路、奔跑、撒尿、拉便;听到小狗叫声;闻到小狗鼻子嘴巴的味道、粪便的味道;摸到小狗的毛发的感觉,和小狗玩互动感受到小狗的脾气性格,这些信息进入到大脑都是输入。
【认知】
- 即对输入的信息在脑中有个模糊的或清晰印象、概念和理解。
比如说,孩子打疫苗、体检、生病去医院,每次见到穿着白色大褂的人,妈妈告诉他这叫“医生”,下次可能在其他地方看到穿白色褂子的人就会认为说“医生”。
再比如孩子看到小狗,家长根据眼前发生的事情给他孩子描述,“狗!狗狗!两只小狗,黑色的小狗!棕色的小狗!小狗来了!(如果狗叫了,你模仿一下狗叫的声音“汪汪/wolf,wolf)呀!小狗跑得好快啊;你要摸摸小狗吗?小狗的毛好舒服毛茸茸的;哎呀,小狗在尿尿!啊哟,小狗生气了,他们打架了!小狗走了,回家了…” 孩子对小狗这种动物会在脑中有综合的一个印象。关于“狗gǒu”的语音,小狗的外貌样子、习性等他都有一定的印象和理解。如果你再结合他看过的绘本儿歌在此时说给他,孩子会对小狗有更多、更深入的印象和理解,同时也会更喜欢看那些绘本和儿歌。
然后:【验证】
包括两种:
一种是:【看外界去获得验证】自己认知的信息内容在他人相同的或者相似的真实应用交际场景中出现了或者书本、音视频等介质中出现,得到的反馈和自己之前的认知理解一致,确认无误。
比如说,之前说过的孩子在绘本上看到过读到过“小狗”,然后在真实的生活中真的出现了小狗,如果听到妈妈说这是“小狗”----- 那孩子会把书中看到的和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再结合妈妈的话进行确认。他会得出初步的结论:那种动物叫“狗gǒu”,狗有黑色的和棕色的,有四条腿,有头、右耳朵鼻子眼睛尾巴,还有毛,会“wolf wolf汪汪汪汪”叫、会尿尿,会走路、会跑步,生气打架…
第二种:【自己体验后验证】看到真实的交际场景中他人怎么用一个词/一种语气/一个句法结构;看到书本、音视频等有同样的内容后,自己试图去交际应用,得到对方的反馈,然后确认自己之前是认知和理解与应用中的实际反馈一致。
我们说到孩子在之前对医生和狗有自己初步的结论:
1.穿白色大褂的人是“医生”,孩子可能再次看到穿白色大褂的人会表现出焦虑害怕,然后如果你告诉他这不是医生,医生在医院工作。他会进一步补充自己的结论:不是所有穿白色大褂的人是医生,在医院的是医生。这很像小蝌蚪找妈妈。孩子们最开始会根据一两个特点去判断,待到给出的信息更丰富全面,孩子最终会得出全面准确的解。
2.上次见到的动物叫“狗gǒu”,狗有黑色的和棕色的,有四条腿,有头、右耳朵鼻子眼睛尾巴,还有毛,会叫“wolf wolf汪汪汪汪”、会尿尿,会走路、会跑步,生气打架… 第二次再见到一只小狗的时候,他会在脑中浮出“狗”名字的印象,这是和上次见到的一样的东西。结果果然妈妈指给他说“宝宝,你看,小狗!”那孩子就几乎完全确定自己对小狗之前理解无误。
如果不一致,对一个词/一种语气/一个句法结构的认知信息会继续丰富,然后再次试图去从各方面的交际场景中获得反馈得以修正,然后确认。
比如说,孩子初步印象里的小狗有黑色和棕色。待到他日后认识了其他颜色、其他大小、其他品种的狗,看到更多小狗的习性,他对狗的概念和理解就会更丰富。
最后:【应用】
一旦孩子自我觉得确认了一个信息,或片面的,或全面的,都会开始试图应用表达或给出相应的反应。得到确认反馈后,自己开始在相应的实际场景中开始使用,进而大量使用,慢慢地成为自己无意识潜意识的底层语言知识内容。
以上说的是逻辑层的,下面的要说的是这对家长父母有什么意义:
了解孩子认知过程对各个方面的学习成长帮助他们提升都有重要意义。
真正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感受到,才是最印象深刻!
【结论】
1.【输入】- 【认知】- 【验证】-【应用】这是认知的逻辑,推演至儿童学习语言,母语学习如此,大家关心的外语学习亦是如此,道理很简单,只是被很多人忽略。
2.多带孩子看世界,见识各种各样的世界和事物、丰富孩子的体验、不同形式场景的输入,给他们多提供环境、创造环境,在相应场景中和他们有质量的互动。
3.互动方式-语言的、身体的、绘本的、童谣的、玩玩具的、游戏的、发出有趣的声音、借助节奏节拍、手势动作的.....把语言声音互动、和可见或立体或平面的画面展现给他,让他参与进来,让他动起来,摸到、感觉到或者用嘴巴尝到........ 把身体各个感觉器官用起来,这样吸收得快,吸收得有爱。就是我主张的亲子互动、在玩中学,全脑综合快乐发展。
4.还有如果你想让孩子学什么词、语言内容,就尽量多形式多场景的带Ta接触那样东西、就多问问Ta对此的感受和兴趣,多和Ta说说对此的理解想法。对让Ta拿拿碰碰摸摸尝尝听听闻闻感受一下(当然根据实际具体物品对应选择)。
5.如果孩子在输出过程中有发音的、拼写的小错误,无需纠正。比如说发音问题,如果孩子还小,都是他们语言发展的正常表现,无需纠正和干涉,孩子的舌头口齿发育需要过程,耳鼻口腔舌唇齿的听音发音配合都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对一个在学话的孩子干涉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说话的兴趣和自信力的建设。总之,静待花开,时间会帮助他们,成全他们。Daniel 18个月的时候,我们唱Alphabet song (ABC字母歌)的时候,最后一句“Now I know myABCs,Next time won't you sing with me!" , 他连续一个多月都是唱成"won't you sing with 'Nee'" 然后我也发现除了妈妈mama , 他发成'm' 的音,其余的他大部分都发成'n' 比如说'banana”他最开始尝试说出来,都是说“nana" ,我们都懂都自然回应他。也不让他要说对,后来慢慢地就接近准确发音了,现在口齿非常清晰。拼写问题是大脑发展过程中正常表现、手部运动小肌肉发展等过程中正常现象,都只是时间问题。
6.我们学习习得也是有序的。所有前面对世界对事物之间的理解都是基础认知,都对接下来的学习习得都直接间接关系,这正是成长的过程。每一套语言系统,每种语言体系内容(词汇、语音、语法句子结构、语用、修辞、文化等等)纷繁巨细,作为母语环境中交流应用着就这么自然地学会了,看似没有难以之分,看似都是杂乱习得,其实我们学习习得也是有序的。主要是因为语言接触互动场景在一步步变大、扩展、多元。
文字好多,结构有点混乱,能阅读完,辛苦了!
希望这篇文章对你理解孩子和如何帮助引导孩子发展语言脑有帮助。
微信:Alison-Chinese(18516057112)Alison欧阳老师的【对外汉语系列】
我的老外学生说:老师,我有个中文名字了!听后我哭了.....
Alison安歌妈妈的【亲子陪伴系列】
为什么城市一般家庭和农村孩子学什么都很辛苦,任凭怎么努力,总是个中流水平,不上不下?!
我的英文也不好,发音也不标准,能教孩子英文吗?(英文启蒙常见的6个问题)
AIison 【所见所闻系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