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月
你对孩子的溺爱,才是你教育失败的原因。
对待孩子,溺爱会使他窒息。
我也是上个星期才听说阿红的孩子进了派出所,拘留了一周。怪不得偶然遇见阿红时,她一脸的憔悴。说起来,阿红在一家不错的事业单位工作,家庭条件不错,夫妻和睦,也不曾让阿鹏留守。可是正是这个不缺爱和钱的家庭,把孩子送上了绝路。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应该强调,不严肃认真的教育,有许多隐患。父母使自己的子女享福太早,是不理智的。”更多时候,你的溺爱,是因为你把孩子当成了小时候的自己。你疯狂地给他爱,其实是在弥补自己小时候的缺爱。
由于阿红的溺爱,小鹏长大后依旧以自我为中心,有一天,他一个人逛着超市,一个念头闪电般即逝。
他伸出了罪恶的手,东张西望地偷瞄着周围,确定没有人后,放下狂跳的心来,悄无声息地拿了一盒巧克力。这一举动的一切源头,仅仅是因为他想吃。拿到的那一瞬间,他的心狂喜不已,却不知道他的罪恶行为已经被超市的摄像头悉数录了下来。
他之所以没有考虑后果,是因为阿红对他的溺爱,和没有合适地对他说“不”。后来,超市经过调查,找到了他,对他进行了爱的鞭策,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小鹏全程高昂着脑袋,像一个小皇帝。直到公安拘留了他一周,他才低下头来。
对待孩子,你把他当成一棵懵懂的幼苗才是你教育失败的原因。正是你一直把他当成了孩子,他才永远长不大,才会让孩子走上了邪门歪道。
很多时候,溺爱是一种慢性的有毒气体,会使孩子窒息。溺爱之所以称之为溺爱,就在于它的度,过了。
所以,不要轻易满足孩子,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对孩子的要求要看是否合理该满足的满足,不该满足的一定不要答应孩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对待孩子,把他当成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拿起成人的画笔涂涂改改才是你教育失败的原因。
我有一个朋友阿红,她的孩子小鹏,在朋友聚会上公然抢其他孩子们的玩具,还把其他孩子打得手臂红肿。其他孩子哇哇大哭,小鹏则开心地哈哈大笑,笑得前仰后俯。
小鹏虎腰熊背,叉着腰,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更可怕的是,我们对小鹏隐晦婉转地提醒道:“孩子,你把玩具还给其他小朋友好吗?”小鹏依旧我行我素,还不高兴地撅起了嘴巴,一意孤行地道:“我不听我不听!”还跳起来重重地打了阿红的头。阿红见状,赶快连哄带骗地道:“妈妈回家再给你买更多新玩具好不好?把玩具还给小朋友吧。”
阿红没有深究小孩子这样做法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站在小孩子的立场上,理解她的“虚荣”,所以才没有做出正确的疏导。
不要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一味袒护孩子,要教给孩子正确的是非观念。孩子有了什么错不能袒护,该吵的要吵,改惩罚的要惩罚,让孩子认识错再改错。
我的另一个朋友阿兰对孩子采取的就是“无为而治”式的放养式教育,而不是过度关注,整天像保姆一样盯着孩子,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不假思索地统统满足。有一次出来玩,小飞很有礼貌地叫了我们叔叔阿姨,在小鹏无理取闹地大声嚷嚷着:“我要买游戏机!我要买游戏机!不给我买我就不回去了!”
小飞虽然也想买游戏点卡,但没有又哭又闹,而是沉思了一会儿道:“我想买游戏机,可以吗?”阿兰有些为难,这个游戏里价格昂贵,华而不实,只有包装吸引人而已。思索良久后,阿兰正视着他,对他说道:“孩子,爸爸妈妈一个月工资也不高,你要学会体谅家人,可以吗?”小飞听了这番把他当做同龄人的话语,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美国的西格莉夫人说过:“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怎样一种人,你就得在自己的言行中争当那种人。”阿兰希望自己的孩子当一个讲道理的人,她就身先士卒,自己先对孩子讲道理。
对待孩子,应该采取适当的引导,学会对孩子说“不”。
不要让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不要让家里人都宠着他。让他知道自己只是家庭中的普通一员,并不比他人高贵。
阿兰的孩子小飞,经过了她的细心栽培,长成了苍天大树——现在成为了星巴克的经理,月入6000+。
很多人会疑问,为什么阿兰的教育这么成功呢?
原因就是她不教育。老子曾提倡过“无为而治”的说法,它的意思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的干预。这在教育孩子方面同样适用。
而阿红在他幼小的心灵土壤灌溉了过多“爱”的营养液,放任目中无人的种子生根发芽,使他长成了一颗歪树。
所以,你对孩子的爱,才是你教育失败的原因。为了孩子的未来,你要学会狠下心肠,对孩子说“不”。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61602/b4516d8b842c72f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