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兼同事J打电话来,问起我和孩子的情况。问得很细,我明显感觉自己不耐烦,不想回答。例如什么校考,什么时候考完,报了哪些学校,文化补习哪里上等等,尽管彼此关系还好,但我不想继续聊。转移话题,问她怎么样,她叹了叹气。我问她为何烦恼。原来是为了孩子。她诉说,孩子寒假作业只做了不到五分之一,天天打篮球,看篮球视频,拍自己打球视频并剪辑成短片。发给我一段剪辑的视频,无论是孩子运球投篮姿势,还是剪辑艺术,以及配音都非常精彩。
她是真的为此苦恼,还是想炫耀?如果我的孩子能这样,我睡觉都要笑醒。这时电话信号开始断断续续。趁此,我挂了电话。停下来后,我觉察自己起了嫉妒之心,连忙拉回自己,想她的苦恼是真的。
我跟她微信,如实说出自己的感受,说“如果石头是这样,我会乐哈哈”。她没理解我话的真实性,说她昨晚扇了儿子几个耳光。我很是惊讶,怎么能这样?我问她,“是不是现在后悔了?”我看到她应该是有些后悔,否则不会跟我电话。她说没什么后悔的,打了之后,把他爸爸搬出来了,今天就老实多了,乖乖地做作业了。我说,如果我这样对待是石头,估计他早就是重度抑郁了。
她说,也许每个孩子体质不一样吧。她猜她虽然有点后悔,但觉得打得有效果。我不知道如何用心理学来理解她说的“每个孩子体质不一样”。一个17岁的高二男孩,能平静地忍受母亲扇几个耳光?而且理由只是他不专心做作业,一门心思看篮球、打篮球?
再看,我家儿子:高四,租房在外地,校考只有十来天,但是通宵玩游戏,根本不翻书,只是每天上两节光课。怎么办?扇耳光?天啦!除非不想活。当然,我没有跟朋友说儿子的现在状态,她是不会理解的,因为不仅帮不到忙,还会徒增烦恼。
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痛,痛的情况不一样,但是感受也许是一样的吧。
我只希望她跟我说的是夸张话,她只是在心里扇了儿子几个耳光。我给她留言说,希望她要汲取我的教训,少关注孩子的学习,多关注他的人格成长。打篮球对孩子的心灵滋养不亚于学习。
刚才翻看了一年前的简书记录,仔细看儿子的状态并没有很明显的好转,但我与他的关系还是好了很多,尤其是他愿意我陪他。今天,他说,你是不是要回去上班了?我笑着说,舍不得我走?他故意怼我说:“我才不随你呢!”至少他现在不反感我的陪伴了。真的,虽然他每天熬夜玩游戏,但心真的比去年强大了,平静,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