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通往自由的秘籍是什么?(分享稿)

通往自由的秘籍是什么?(分享稿)

作者: 星魁的实验室 | 来源:发表于2018-09-28 13:01 被阅读219次

分享现场

01

先给大家分享两个最近很触动我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第一个是职业生涯规划师——大贝老师。我是去年暑假接触的职业生涯规划,现在回看,最大的幸运就是进入这个圈子,加了很多这个领域大牛的微信。

经常会在朋友圈看到他们高质量的分享,比如好书、好电影的推荐,有关职业生涯的微课和培训,以及他们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不过我最喜欢的就是看他们在朋友圈发出的关于咨询后的复盘和来访者的反馈。因为对于一个咨询师而言,那是一个肾上腺素激增的时刻。

我也会在手机屏幕这边默默的点赞,幻想自己有一天也会有做不完的咨询,讲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书。

在这些优秀的咨询师里,有一个让我想起来就肃然起敬的老师,每次看到她发的动态,我就会觉得自己过得生活是在养老,甚至怀疑自己还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吗?

大贝老师每次发动态开头第一句都是《为梦想努力的第——天》,最后会配一张图如下:

通往自由的秘籍是什么?(分享稿)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感觉有点虚,可从加她微信到现在,目睹她每天的日程安排和落地,现在我的心有点虚。

我们来简单看一下他九月的日程安排:

9.1号团队开会

9.2—9.6上海参加私房课分享

9.7生涯规划师弟子班培训,9.9攀登读书会分享

9.11—9.14北京家长圆桌会,9.15—9.26烟台国际生涯认证班

9.27—9.30芽庄五日旅行

这是主要的日程安排,期间还有至少30个以上的一对一咨询。

我不知道你们听完什么感觉,可能除了感觉很厉害之外,就是感觉离自己好遥远,对吧?

如果他是王健林的话,我和大家一样,除了感觉厉害之外,也没什么其他的。

可是,我们最初都是参加同样的职业生涯培训开始的,她是17年,第200期的学员,我是18年第234期的学员,他现在的咨询费已经超过每小时1000元,我还不到99。

最可怕的是大贝老师还有在上小学的孩子还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依然把生活过的如此精致和充满激情。

我想到了一句话,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也真的有人过着你从未想过的生活。一定要走出去,不然你永远不知道在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人和精彩的故事,你也永远没机会参与其中。

有没有找到你呢?

02

这是大贝老师的故事,接下来跟大家分享的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孟老师。

这几年我从孟老师身上学到的一个特别好玩的概念就是没有假期,或者用孟老师的话说,假期更应该拼命工作。

我之前曾在读书会上形容过孟老师的生活,要么在备课上课的路上,要么在培训赚钱的路上,要么在陪伴家人和学生的路上,一直在路上。

我记得上一年暑假刚刚开始,我给老师发微信说自己已经找到工作,放假之后马上开始,一直到八月下旬。老师回我说,OK,咱俩时间比较匹配,我接的培训一直到八月结束。

今年开学,孟老师回学校,我们一起吃饭,老师带回来的书包里,一半多全是暑假买的新书。

聊天期间老师推荐了一本书《不发表,就出局》,是一本关于如何做科研的书籍,我翻看了几页,被书中提到了两个概念震惊到。

作者先是重新定义了“工作”,他说,上课,讲课、看书都不算工作,只有动手写大脑才是主动思考的,一天工作六个小时就可以了。

接着定义了“极限”,要在工作中开发自己,突破自己的极限,比如作者李连江老师的论文定稿往往只有二三十页,但是初稿可能有一百五六十页

“极限”这个词和我脑海中出现过的“极致感”产生关联,这个词也是我整篇分享的核心,前面的故事以及接下来自己的经历都是为这个词服务的。

希望等人群散尽,黑夜将至,你忘掉了我前面讲的所有内容,依然记得这个词—极限

极限

03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极限。

极限,最早出现了我们大学数学的第一章,数学意义是无限趋近某个数,但永远不等于这个数。

用在我们生活工作中,就是始终向着完美无限趋近,但永远做不到完美。换句话说,就是无论你现在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果,始终相信永远有更好

接着,我想从三个维度来谈一下我对极限的理解。

第一个是时间维度。时间是刚性约束条件,你对时间的利用率是突破极限的基础。我是今年十二月份考研,在过去两个月的暑假备考中,对于时间的调整是最让我震惊的。

之前我总以为自己还算一个挺努力的人,加上现在特殊阶段,在学习中实际投入的时间应该不会少于10小时吧,可有一天当我用秒表记录下真实的净学习时间,我惊呆了。

7.5小时,我觉得肯定记错了,也可能是今天的意外事件有点多,耽误学习了….大脑瞬间编出了无数条理由来骗自己,假装自己很努力。

可当第二天,第三天时间仍然和7.5小时不相上下时,再加上考研倒计时的一步步逼近,恐惧感开始席卷全身。

恐惧的驱动下,脑海中的各种假设开始松动,过去十几年养成的行为模式开始改变。早起时间提前、早餐时间和看视频同步进行、上午困的时候看政治、实在困的不行定表只休息10分钟、压缩午休时间,晚上学到自习室关门,回到宿舍洗漱完毕立刻写反思,然后睡觉。

分享这段过程不是为了证明考研有多么辛苦,说实话,考研对我而言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没有引号,也没有装。

因为在我的认知里,人天性是好逸恶劳的,我们身上带有的不好的习惯也特别不容易改变,并且我们会一直走循环,让我们突破负循环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利用外界的“选择压”,比如考研,短时间把自己逼死

我觉得人生虽然漫长,但像这样能提供高“选择压”的机会真的不多,而这样的机会是突破极限最好的时刻,考研路上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实现从0到1的跃迁。

第二个维度是反思维度,毫不夸张的说,反思的频率和深度近乎决定了你是否会成长。

对现阶段的考研来说,反思的内容就是学习方法。我时常会做两件事,一是我会假设如果考研失败,回过头来,最想调整那些方面,相信我,答案会自动跳出来。这种终局思维同样适用很多的纠结症患者。

第二,找优秀的老师聊天,然后只需做一件事——听话。这几天我去找了学校的数学组组长,老师就跟我说了不到十分钟,对于接下来该做什么,如何做,一下子全部清晰了,几乎胜过自己一个月的反思成果。

今天来参加读书会的有很多大二,大三的同学,我想说的是,一定要养成每日反思的习惯,并用文字输出。我过去一年多在简书上写了快19万字,有一半都是反思,上一年我做反思是每月,后来调整到每周,到今年是每天,平均至少300字以上。

讲到文字,我想岔开一下话题,谈谈写作至于我的意义。

写作让我重新开始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重新开始审视过往的人生,重新开始回到自己的内心,重新开始悦纳自己真实的残缺,重新开始回味那些感动灵魂的人和故事,从而开启一段探索自己的英雄之旅。

第三个维度是身体维度,影响我们决策的内在因素从内到外依次是本能、情绪和理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认知。

产品界的大神梁宁老师说:“情绪是人最低层的操作系统”,而身体是最能影响人情绪的因素,每天至少半小时的科学运动一定不能少,不然所谓的时间极限和反思极限都无从谈起。

最后,我们回到文章的标题,通往自由的秘籍是什么?

极限通往自律,自律通往自由,愿我们面对真实的自己。

祝各位早日找到让你热血沸腾、眼神发光的工作,开始你的极限之旅。

开始启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通往自由的秘籍是什么?(分享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ny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