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以为在公众号,简书等平台发几篇文章就是在搞自媒体写作。
曾经我也是这样以为的,那时候我刚毕业,去面试一份新媒体文案的工作,作品就是我自己公众号上的10多篇文章。
当时有个人看了,说你这是在走成为作家的路线啊。我听了还有点亢奋,觉得自己的文采很被肯定。
但是录用之后,实习期我过得非常苦逼,总监总是恨铁不成钢的说:“小林啊,你能不能说人话,不要一写文案,就端着像在写演讲稿好吗……”
我是一个人,写的不是人话,难道还是鬼话不成?很长一段我都觉得他在故意刁难我。
直到我看到恶魔奶爸的解读,他说:“自媒体写作不同于小说创作,也不同于知识传递,更不同于正统的图书出版。
小说创作是凭空创造一个世界,知识传递和正统图书是教科书一板一眼有章法。
这两种模式在自媒体平台很难大规模传播,前者在起点晋江更合适,后者直接出书更合适。
自媒体写作也好,视频也罢,本质都是同一个—对话,与读者对话,与内心对话。”
这段话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你平常说话是怎样的,就怎么表达。在文案上,这样的表达方式也被称为Y型文案。
比如形容笔记本噪音低,就直接简单地描述成“闭上眼睛,感觉不到电脑开机”,基本上就是你日常对话,会发朋友圈的一种语气。
而与之相对的X型文案,则会表达为“创享极致,静心由我”。它会把本来平时无华的表达写得更加有修辞、对称和高级词汇。
感受到两者的区别以后,我们就能明白自媒体写作最基础的一个核心,就是用Y型文案的方式与读者对话,而不是文绉绉的之乎者也。
其次,再说说创作的问题。很多人都会怀疑自己的天赋,尤其是在词穷,没用内容可写的时候。
我们公司有个做文案的同事,一遇到没灵感的时候就坐在工位上发呆,自己冥思苦想,瞎编乱造。
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他把积累素材当作了抄袭。时间久了,写不出东西,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事实是,没有高质量的输入,频繁输出的东西也一定是空洞乏味的。
所以一定要勤看勤写,练习的过程就是写读书笔记,写影评观后感,然后转述观点,最后才是写自己的纯原创。
很多写手都是在这种练习中,持续了几年才有内容可写的。
这就类似杂志社的主编,本质来说工作没区别,术业有专攻,不要妄想速成,而是慢慢积累,持续进步提高。
这也是为什么,前期我很少去参加写作训练营的原因。
涨粉和写作,是两码事,前者叫运营,后者叫写作,两者都很重要。写作更重要一点。
而所谓的写作训练营,表面上看是教你写作,但其实是带你运营。
就是你在一个大型的群里,每天写东西,完成作业,at老师。老师帮你转发,学员互捧,互相转发,确实可以短期内涨粉。
但这和写作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运营的套路。包括简书上的很多求互关的,也是一个道理。
可能短期内能让你粉丝的数量好看一点,但是没有持续输出的内容,你这个号依然没什么价值,发的内容没人看,隔了一段时间还会大规模掉粉。
如果你文章的数量达到了,去学一些运营技巧无可厚非,但是最基本的输入——输出——提高,都没踏踏实实的学会,报再多的班也意义不大。
不要妄图走捷径各位,内容优质了,阅读量会有的,粉丝也会有的。
与大家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