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黄泥江在我们村一个叫瓜路坪的地方,在我的记忆中是有一座长达九板四十多米的木桥的。现在在木桥不远处的位置是一座钢筋水泥筑就的石拱桥。
每年在春雨来临后,木桥都将经受洪水的考验。假如洪水过大的话,木桥就会被洪水吹走。
水势过大,虽说木桥是用铁链连结在一起,一般情况下只会被洪水浮起,在铁链的作用下如黑鱼般浮在河岸的两边。待洪水过后,整理好被吹倒的桥桩,把桥板抬到桥桩上就好了。最怕的是上游有树木堵塞河道,泄洪时洪水带上树木和杂草,一旦缠上了桥板,桥板就危险了,铁链再牢固也没用,基本上都会被洪水冲走。
因为没有了桥,会影响河对岸的学生每天去学校上学,所以洪水过后,村上会在第一时间派人沿着河岸两边去寻找被冲走的桥板,并询问两岸的人家,看有没有人在捞洪水浮财时捞到桥板。那时的人淳朴,有人捞到的话一般都能赎回。实在没找到的话,村里会组织生产队出劳力,在集体的山里砍树重建。
建桥是个好差使,只有精壮的壮年男子才有机会。他们先去山林选择粗大修长的杉树砍倒,齐心协力抬到河床上,有修桥经验的木匠师傅会根据树木的粗细长短组织排序,安排好每棵杉树的位置,用尖斧和凿子在树木上开孔,并用木方穿过开好的孔,把五六棵杉树固定成一扇坚固桥板。
制作剩下的树木则用来制作桥桩。打桥桩是一种力气活,先用梯子搭好平台,选一到两个精壮的汉子在平台上抡起大木槌锤打桩木,每根桩木打进河床约一米左右,木匠师傅在桩木顶上量好高度,用锯子锯开加工成楔子,量好平行桩木的宽度,把加工好的横梁安装在桩木上,一个桥桩总算完成。再去制作剩下的桥桩,等所有的桥桩都加工好后,所有人按木匠师傅的吩咐,把制作好桥板按顺序抬到桥桩上,用马王钉固定好,拴好铁链,桥基本上修好了。所有的人再在桥面走几个来回,看有没有瑕疵,把发现的问题重新处理好后,大功告成,剩下的事就是回村上喝酒吃肉,这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
现在,两岸架起了坚固的钢筋水泥桥,再也不用担心桥会被洪水冲走。可是曾经的木板桥还时常在脑袋中挥之不去,因为那是童年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