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福源于内心的匮乏和不安,内心是欠缺的。缺钱、缺爱、缺时间。什么都不缺的话,缺少的是欲望。
人的大部分烦恼来自人际关系的烦恼,人际关系的好坏是考察一个人幸福感最重要的指标。
塞内卡认为“愤怒”是我们没法接纳有些事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我们把世界想的太完美了,把自己也想的太完美了,所以我们无法接受自己的缺陷。世界就是不完美的,我们就是有缺陷的。
斯多葛派认为我们的痛苦源于我们妄想控制我们不能控制的,另一个痛苦是对我们能控制的没承担什么责任。我们不愿承认世界和自己是不完美的,不愿放下美丽幻想。另一个原因是我们想逃避我们的责任,我们不愿意承认我们的责任,靠着惯性推着走。不愿承认我们控制的只有这么一点。改变慢就是快,从控制一点到控制更多。凡事想想你能控制什么,你只要做好这一点就够了。不管道理懂不懂,你只要做就行。这是我能控制的吗?如果不能控制,我能控制的是什么?因为没做好某事而焦虑,这事已经过去了吗?我还能控制吗?不能控制的话,我能控制的是什么?承认某些事是不能控制的,接纳这种不完美,仍然认识到有些事是能控制的,把这些事做好。我现在能做什么,以及我愿不愿意去做?做了才知道有用没用。解释太远了,愿不愿意太远了,愿意是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愿意不愿意是我们能控制的。具体我们能做的事,好像我们能控制的事少了,但我们的阻力也小了,对自己的控制感增强了。放弃幻想中的控制,变得踏实。
不太会拒绝别人:1.担心别人的看法,觉得我小气、不仗义;2.不想为难别人,我不帮他,怕他找不到别人帮忙,所以为难。你能控制吗?别人有评价你的权力,你真的有这能力嘛,你真的可以拯救别人吗?把自己想的太重要了,符合自己的期待,把自己想的重要,如果你拒绝了,他真的做不成这件事吗?就算拒绝了,没做成,那也没办法,你没有拯救的力量,那是上帝的事。给自己的束缚。
阿德勒,把自己的客体和别人的客体分开。在人际关系中,只考虑自己能做的,其实是回归自己的本心,按自己的本心来做,其实是你能控制的。孤独,我们对别人的期待,放在了我们自己前面。真心的付出和投入,找人聊天,这样做也许有,也可能没有,这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改变的2个字“控制”。不确定,不可控是很糟糕的感觉。不可控部分后面有可控的部分,这一部分,做成计划。什么是你能真正控制的,是当下的珍惜,过去和未来是你不能控制的。
享受当下,而不要留恋当下。当我们盯着很远的目标的时候,就放弃了现在的控制,我们把现在当做是个交易的东西,打包换未来的东西,那么你没有了对现在的珍惜,那你当然失去控制感了,那你的生活,当然没有意义了。
此时此刻是我们生命的全部。远方是个美好抽象的目标,是你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的期待,是你免予匮乏的想象,是完美的关系。那脚下是你要把失败当做反馈,你要认真的对待琐事,你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不完美中,接纳自己的生长。当你看不到远方的路时,注意脚下的路,不要担心我们看脚下而走不远,脚下的路绵延不绝。
霍尼,内心的焦虑是因为不愿面对现实的痛苦,痛苦没有与现实接触。竞争思维,比高低,很难跟人产生链接。联结思维,发展关系。很远的标签,要想脚踏实地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