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把这个小飞机给小朋友玩一下吧!”
——“不要!”
——“哎呀,这么小气干什么,要懂得分享!大方一点!这样你想玩人家的东西,人家才会借给你啊。”
——“不要!”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
——“哇……!”
试想一下,这样的场面,你有没有见过?或者压根就在自己的身上上演了呢?
学会分享当然很重要!这对于孩子顺利融入“社交”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也可以防止孩子养成自私的性格。然而根据上面这段对话不难看出,家长的目的显然没实现。
为什么会这样?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接受“分享”呢?小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个问题。
分享的基础是什么?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才刚发展起“自我意识”,学着理解所有权的概念,感受“我的”所带来的掌控权。
孩子的占有欲,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必须的!
当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拿什么来分享?
先学会拥有,然后才能分享,不是吗?
只有让孩子充分体会拥有所带来的安全感,才能帮助他去面对因分享而“失去”时的焦虑!
所以家长不能一味的鼓励孩子分享,而应该让孩子先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感受“拥有”,确定自己的支配权!
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再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
接受“分享”需要时间
没有谁说过,只要你教孩子,他就一定马上能学会,特别是这种心理层面上的成长!
心智发展和技能发展不同,频繁的锻炼不一定可以达到迅速的效果。
这往往需要足够的时间,甚至会出现进步与退步交替出现的情况!
家长在引导的同时,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究竟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接纳“分享”呢?
先从家里开始!
很明显,如果孩子在家里一直是“唯我独尊”,什么都是自己独享。
那你怎么能指望一出门,他就自动切换模式,变得的慷慨大方了?
平时就要有意识的让孩子慢慢适应“大家一起”的概念。
比如你可以这样做:
1、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从大盘子里拿水果吃,也可以引导孩子把吃的放在妈妈嘴里,然后妈妈再放进孩子嘴里一个!
2、和孩子一起玩儿积木,每人撘一个,而不是全堆在孩子面前!
3、轮流玩游戏,妈妈和孩子各拿一个鼓棒,轮流敲鼓等等。
这些可以帮助孩子增加对“分享”的适应性!
尊重孩子的决定
没错!
孩子也需要尊重,他有权决定怎么处理自己的东西。
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能强迫或替孩子做决定。
当孩子明确表示不同意分享的时候,家长最明智的态度就是接受,告诉他“如果你真的不愿意,当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
然而经常会有家长因为觉得孩子太小气,面子上挂不住,而强迫孩子分享。
勉强只会让孩子因为感觉失去掌控权,变得更加逆反而焦虑。
只有让孩子确定“我的东西我可以掌控”,才意味着给了别人也能随时要回来,自然也就更容答应意分享了!
其实让孩子学会分享并没有那么困难,只要掌握好引导方法和尺度!
小路讲了这么多,你是不是有同样的体会呢?
你的孩子现在有没有开始接受“分享”呢?
对于引导孩子“分享”,你有什么独家绝技吗?
来分享一下吧!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共同学习呢!
路姐说家庭教育咨询平台,助您成为智慧父母,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式,培育出优秀的孩子,当您有家庭教育上的难题,选择路姐说,让教育变得更简单。
微信(ID:gh_9dfcf80d954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