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成语典故 讲历史故事(48)
朱温灭唐,后梁“晃存”
文/石岩磊
朱温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不雅,而后来他改的称呼更是有意思。朱温在25岁时参加了黄巢领导的起义军,由于其勇猛善战屡立战功而不断得到提拔,成为了黄巢的左膀右臂。公元882年,当朱温看到起义军深陷重围危在旦夕时,突然叛变投靠了朝廷,令唐僖宗大喜过望,封其为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朱全忠”。
可殊不知,“中”“心”为“忠”,但心中未必真的是忠,古往今来把忠君爱国喊得山响而心怀鬼胎的人比比皆是,朱全忠便是个典型代表。因为他剿灭黄巢起义有功,一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他手握重兵称霸一方。公元903年,朱全忠带兵进入长安,杀死700多名把持朝政的宦官,将唐昭宗置于自己的股掌之间,沦为名存实亡的傀儡皇帝。但朱全忠还不满足,一心要篡权夺位当皇上,于是他把屠刀首先对准了朝堂上的大臣。
朱全忠的谋士李振,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名落孙山,因此素来对士大夫怀有刻骨铭心的痛恨之情。他极力主张要杀光朝臣,并怂恿朱全忠道:“此辈常自称是清流,应当投入黄河,使之变为浊流!”朱全忠听后哈哈大笑,这正合他的心意,便命人在白马驿屠杀了30多名朝中的饱学之士,然后将他们的尸首投进了滚滚黄河之中,此即史上惨绝人寰的“白马驿之祸”。
公元907年,朱全忠逼迫唐哀帝禅让,登基即位,建立起“大梁”政权,史称“后梁”或“朱梁”,绵延289年的唐王朝就此终结,中国历史步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朱全忠又改名“朱晃”,大概是想取“日”“光”明亮之意吧,可“晃”还有一闪而过的含义,事实也证明,后梁的确是个“晃存”的短命朝代。
朱晃执政期间荒淫无道,尤其是做出乱伦的荒唐事。朱晃好色世人皆知,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得太子之位,纷纷主动将老婆送去供老爸淫乐,其中养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最得朱晃的欢心。公元912年,病入膏肓的朱晃让王氏叫朱友文入宫,欲传位给这个干儿子,可他次子的老婆也在床前伺候,急忙把消息告诉了自己的丈夫朱友珪。朱友珪立马带人潜入宫中,把亲爹给杀了,然后自己坐上了龙椅。可好景不长,他的弟弟朱友贞举兵反叛,长安城破时朱友珪无奈地令手下人刺死自己。公元923年,后唐军队攻入京城,朱友贞被迫自杀,至此后梁灭亡,国祚仅16年,而罪恶滔天的李振也被唐军所杀。
朱温、朱全忠、朱晃,三个名子似乎契合了一个人的命运,他犹如瘟疫一般给人间带来了众多杀戮与灾祸,又极具讽刺意味地嘲笑了所谓的忠贞,还预示了自己的寿命与国运不会长久。可他裹挟来的罪孽却令人发指,既有因嫉贤妒能引发的大屠杀,也有淫乱不堪的乱伦闹剧,还有违背人性的弑父之举。这些祸端仅仅是名字昭示来的吗?非也,真正的元凶是贪欲的泛滥,假如不能将其关进笼中,它仍会在人世间制造耸人听闻的灾难。
2021.1.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