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噶千仁波切:我們應該要自然地禪修,而非造作地禪修。

噶千仁波切:我們應該要自然地禪修,而非造作地禪修。

作者: 32df26c0a4f0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18:05 被阅读22次
噶千仁波切:我們應該要自然地禪修,而非造作地禪修。

如我們这裡所見,堪布門色仁波切說明了功德和過患:

覺知但不渙散,將能解脱欲界心;明晰但不執著,能解脱色界心;無分別但保住覺性,境显無礙,所以能解脱無色界心。因此稱為「完全救度三界之密意」。就像這樣。

首先,思維這句話:「覺知但不涣散,將能解脫欲界心。」譬如,看到一朵美麗的花,你對它的善好特質完全清楚,但同時也明白它是無常的。因此,你不會被那朵花的美麗彻底掌控,這就是「覺知但不涣散」。

其次說道:「明晰但不執著,能解脫色界心。」「明晰」意指安住於明性的狀態而不作執取。勿須勤作地保任明性,且自然而然地安住其中,儘管這對初學行者來説並不容易。起先,我們必須刻意保任明性,而這段引述講的是已然串習不作執取的階段,那時明性已能自然安住。

第三,我們看到「無分別但保住覺性,境显無礙,所以能解脱無色界心」。念頭生起,但沒有執取,只有清晰且空的覺性。所知的客體並非不再出現,這是因為自性絶對不會灭止,它毫無終盡。這就是「解脫無色界心」。上述的講解來自我個人的體會。

接著,有關「客尘分別盡無餘」,文本有個特別的建議:

因此,不論生起何種分別念,全都不流於潜藏的放肆迷亂,也非心意造作與刻意的,而是不離開自然原始的正念,在此境界中,認識到「現起任何分別念的本来面目,要在现即解脱,不再延续的境界中,像是在水面上作畫一般,加以護持。這就是:「認識當中不延績。」

初次禪修的時候,心有時並不怎麽清晰。如先前所提到,會有一股細微的念頭之流,由於它們非常細微而無法在剛開始就認出,要等到它們變得比較粗之後才有辦法。無法認出細微念頭之所以有問題,是在於它們會變成一種迷妄的暗流。因此,文本中指示我們要安住於自然的禪修之中。

我們應該要自然地禪修,而非造作地禪修。「自然禪修」意指純然安住在離於散漫的狀態中,雖然念頭可能生起,但在它們生起的同時,行者都能一一認出。剛開始,我們必須刻意地保持正念,但可別涉入理性的、造作的正念。起初,不要對自己要求太多,只要安住在心的自然狀態中,並保持不受念頭干擾。念頭是否生起並沒有差別,只要保持安住而無散漫即可。正念好比熟水,冰塊落入熱水將自然融化。

保持自然的正念,即是安住於明覺與空性的無散漫狀態,勿須再做其他的事情。先前,行者可能帶著些許心意的造作在做禪修,但最好是让心安住在自然的狀態中,這就是自然的正念。

相关文章

  • 噶千仁波切:我們應該要自然地禪修,而非造作地禪修。

    如我們这裡所見,堪布門色仁波切說明了功德和過患: 覺知但不渙散,將能解脱欲界心;明晰但不執著,能解脱色界心;無分別...

  •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摘录及一点收获

    今天开始读这本《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这是享誉世界的心灵导师,禪修大师明就仁波切写的关于如何通过佛法禪修获得内在真正...

  • 观照的奇迹|一行禅师|第二章你得自己去看見之五

    禪修揭示的並非真理的概念,而是真理的直觀。等我們禪觀自己的身體,如實地與它同在,並賦予最清明的注意力時,我們將與它...

  • 2019-02-26

    地二、明勝進(分二科)玄一、標【又汝應於念住加行,時時修習勝奢摩他、毘缽舍那。】這是標,就是又你這位禪師,應該時時...

  • 闺蜜时光 侃大山

    【禪修】一人去深山找禪師問道。 禪師問:「你到這兒來幹什麼?」 那人說:「我是來修佛的。」 禪師答:「佛沒壞,不用...

  • 美国法云寺禅学院副院长智悅法師江蘇法起寺禪七通啟

    “對『聖教』應深入研究,建立正見,方知學習『禪』; 中國佛教久遠已來,念佛為主,欲知『禪』,如何修,不易。” 你想...

  • 惮心修悟

    禪心修悟:禪是一种態度,一种態勢。是修行的姿勢。心是禪的根据,是修的主体,是悟的源泉。修是禪的經過是,是心的行爲,...

  • 看話參禪

    要進禪修分享交流群加我微信159061395

  • 感恩生命

    修行之門,妹妹陪同拜鄧老師為師 皈依禪商之道慧衡法師 普陀山百步沙偶遇一行禪師 如來禪止觀禪修向智禪師 地藏七放生...

  • 修禪要訣

    按:这是曾翻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的高僧佛陀波利应当时中土僧人所问传下的原汁原味的古印度佛教修禅要诀,在大藏经中淹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噶千仁波切:我們應該要自然地禪修,而非造作地禪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jve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