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金火竹言〔医理篇㈢〕之气血水——气【中篇】

金火竹言〔医理篇㈢〕之气血水——气【中篇】

作者: 大厝悟藏 | 来源:发表于2019-09-30 16:04 被阅读0次

    二.气化

    讨论完药食气味与人身阴阳之间的关系,就自然会引出另一个问题“药食之气味是如何幻化成人身的阴阳血气呢”。首先我们将这一过程称之为“气化”,这一古老的概念与现代医学的“消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中医认为饮食进入胃之后有三条路径转化为气。可以试想一下,我们日常饮食是丰富多样的,即便单单吃主食,它们的解构过程也相当复杂。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情况,中医认为饮食进入胃后,会根据自身的气味属性通过不同的路径气化,具《灵枢.邪客》记载:“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

    第一隧,宗气之隧。宗,有大的含义;宗亦同综,有混合的含义。饮食的宗气是指什么呢?在此宗气专指食物中所蕴含的气中之阳。正如《素问.经脉别论篇》中记载“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饮食中的宗气直接被胃气化,然后通过肝迅速输布到全身的经筋,由于是将饮食之气转化为人体的气,所以这条路径气化速度最快。其实这种“速度最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感受到,比如当我们饥饿时人就会没有力气,这时我们开始进食,饥饿感马上就开始减退,与此同时也恢复了大半的气力,但是这个时候食物还都在胃中,人体的消化系统还没开始完全运转。所以这种进食后体力快速恢复的现象,恰恰说胃与肝共同完成了气化输布中最快的一步。

    第二隧,津液之隧。阴阳法则存在于任何事物中,饮食中的气也分阴阳。饮食气中之阳可以通过第一隧直接转化人体的气,气中之阴则需要溶于水中,以津液的形式通过第二隧气化。《素问.经脉别论篇》中记载“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津液由于是与宗气相对,宗气为清阳,津液则为浊阴,故而又称为浊气。胃所气化的浊气随心输布的功能,进入到全身血脉之中。宗气与津液虽然气化的路径不同,但都可以算是饮食中气的部分,以饮食之气化人体之气,速度都会快于味的气化。

    第三隧,糟粕之隧。此处的糟粕并非文学意义上的那个没有价值的糟粕,而是饮食之中味的部分,因为需要需要胃腐熟变质,所以被称为糟粕。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味归形,形归气”,味与气之间是可以转化的,饮食被胃腐熟变质后的糟粕便是“形”。《灵枢.五味》有云:“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饮食进入胃后,其中气的部分通过肝与心的通道先行气化;味的部分继续留在胃中腐熟变质后气化,也分清阳浊阴两条路径。

    一个路径是,通过胃腐熟气化的清阳物质会上输至脾,再有脾运化至肺(气化),《素问.经脉别论篇》有如下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气至肺后会,一部分会进入经络,一部分会水化为津液,一部分会赤化为血。水化,上焦如雾,谷气到上焦后会与天气结合并会开始液化,然后通过三焦水道的抵达膀胱,然后借助肾气再次气化至上焦,循环往复。《素问.经脉别论篇》:“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赤化,水谷经胃气化后输布至上焦,由肺赤化为血,以奉养全身。《灵枢.营卫生会》记载:“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

    另一个路径是,胃腐熟后的浊阴物质不能由胃直接气化,所以进入小肠气化并继续消化。小肠亦气化营气,其于心为表里,故营气走心入脉。同时小肠也会对浊阴物质再进行一次分清别浊,可溶于水的物质进入膀胱,不可溶于水的物质则进入大肠,关于下焦的运化,《灵枢.营卫生会》有这样的记载:“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膀胱与大肠再分别对这些浊阴物质进行气化,而废弃的食物残渣成为尿液于粪便排除。为什么说膀胱和大肠有气化功能呢?首先,如《素问.灵兰秘典》记载:“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如《灵枢.五癃津液别》中云:“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可以知道膀有气化的功能。其次,虽然《内经》中对“腑”提及的篇幅很少,但是仍可以结合临床与《灵枢.经脉》中:“大肠......是主津”等只言片语中推断出,大肠是重要的气化器官。津液留与腠理,大肠何以通腠理主津液呢?唯有通过气化之气的推陈出新才能实现。膀胱所气化之气走体腔内,大肠气化之气走分肉皮肤,最后都汇入上焦气海。

    我们再回顾一下气化理论。饮食皆可分为气味,气为阳,味为阴,气与味又可以再分阴阳,于是就有了气之清阳(阳中阳)走胃肝(宗气之隧),气之浊阴(阳中阴)走胃心肺(津液之隧),味之清阳(阴中阳)走胃脾肺,味之浊阴(阴中阴)走小肠膀胱大肠。是故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言:“气积于胃,以通营卫,各行其道”。

    营卫气化图

    (注:营气多生于脾;卫气多生于大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火竹言〔医理篇㈢〕之气血水——气【中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wqh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