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突然想起来之前看的一篇文章,写读书的。主要内容已经忘了,但是有一个观点是:读书是不能带功利性的。这一点我无比赞同。
说老实话,我现在是做不到不带功利性的去读书。
虽然读书不应该是一件功利的事情,除了工具书,那是另一个讨论范畴之内的事情。
我是很喜欢的读书的,高中时候最盛。高中时候尤其爱看大部头。那时候读书真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完全是自己喜欢看便去看了,除了在每次语文考试的时候都把乔布斯当成论据,如果你们要说这也是很功利的事情的话,那我高中时候读书便就带了挺大功利性了。现在已经想不起来那三年到底读了多少书了,光是一套一套的系列丛书读了就至少有三套了。高中时期的传记读的也多,乔布斯、普京、曾国藩,政史经哲什么人都有。那时候是很无知的,传记写什么就信什么,后来才明白这些东西都是经过渲染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个道理我明白的挺迟的,不过好在我能明白,算是一种进步吧。
说回到读书上,我现在想想当初读的书里面,最喜欢的还是《大秦帝国》和《乔布斯传》。大秦帝国虽然是一套历史小说,带有一些虚构成分,但是其中的每一个细节描述都是值得推敲的。《乔布斯传》就不说了,我现在仍然是帮主脑残粉。
现在想想,高中那段时间每天晚自修偷偷摸摸读课外书的日子也是真的好玩。
上了大学这么多年,可能都没有高中一年读的书多。鲁迅文集读了也就看了一卷,零零散散的书也是有一页没一页的看。
现在看书其实都算是比较没有耐心,之前看《二十一世纪资本论》断断续续看了三个多月,看完也是似懂非懂。虽然那本书也确实挺深奥的。想想大一看《国富论》也是看了一个多学期,也是很无奈的。唯一值得高兴的事情便是把《平凡的世界》又看了一遍,这本书真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作品了。
说回到现在,这学期开始喜欢王小波,萌发出了成为二十一世纪王小波的念头,当然这也只是想想而已。每个非凡的人都是特殊时代的产物。我只能是我,不能成为王小波。这一点是必须要认清楚的。我之前在微博上说王小波像是鲁迅。现在想来不对,王小波深刻但不尖锐。就像前面说,每个非凡的人都是特殊时代的产物。我现在更倾向于把鲁迅归类于一个思想家,而且是一个至少名流千古的思想家,而不是一个文学家。
有人说王小波是上天赐予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赠礼,我认同,因为我现在是他的粉丝。怎么夸他都好使。当然如果能像王小波一样找到一个李银河般的妻子,那样真是最美好的了。
历来都说读书写字,读的了书,写的了字,才算是个文化人。
我是很羡慕那些写字非常漂亮的人的。每一次去找人帮忙写字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非常不好意思。但是谁让自己写不来一首好字呢。
写字和读书不一样,写字一定是功利性的。
毕竟没有人会在无聊的时候写几个字然后自己欣赏。写了一手好字是会不自觉地想要向人展示然后获得别人的夸奖。那种感觉应该很爽,虽然我从来没有经历过。
其实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我小学的时候写的一手好正楷,那时候还是班里出黑板报的主力。我也忘了后来发生了什么,就开始龙飞凤舞鬼画符了。
等到我有意识想要写好字的时候已经是高中了,已经救不回来了。但是我至少也是尽力拯救了一会,虽然成效不大,但至少比之前好很多。
还记得之前欢哥还说挺喜欢我的字的,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别人喜欢我的字。那是两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已经是一塌糊涂了。
一直都有人说字如其人,我从来是不信这个的。
按照这个原理,我应该是写一手好字的人。
但是能写一手好字真的是可以令许多人羡慕,至少可以让我羡慕。
不过话说回来,是不是只要人有名随便怎么写都会有人喜欢啊,毕竟中国这么多人,不出点脑残还真把中国社会当天堂了。
那如果有名,字也写的好看是不是更受人喜欢了?
算了算了,不做梦了,有这时间还不如多去临摹一些字帖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