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老师提到了一个概念一一内聚性自我。并提到,它是个人成长的里程碑。
当你形成内聚性自我之后,你就能经受情绪的惊涛骇浪的袭击。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之中,你能够稳稳的站在那儿,这就意味着你形成了内聚性自我。
那什么叫做内聚性自我?
简单解释,就是你的自我好像有一种向心力。有了向心力,就有了一种向内的凝聚力,你就可以把各种心理碎片,心理素材聚合在一起,你感觉你的自我是完整的。
它的对立面是破碎自我和头脑自我。
破碎自我,即感觉自我是破碎的,好像他们缺乏一种向内的凝聚力,心理素材不小心就会分崩离析。
头脑自我,指自我有一个稳定的外壳,但内在却是空空的或是分崩离析的。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面子和里子。实际上里子就是内聚性自我,面子就是头脑自我。
如果你只有一个头脑自我,那你的心灵是不能很好的聚合在一起。
但如果你有一个很好的内聚性自我,你就有一个很好的向内的内聚力,你就不用担心你的心灵素材会分崩离析,这时候你会变得灵活,变得轻松很多。
很多人之所以活得很使劲,就是你要用力把你的自我黏在一起。
内聚性自我只能建立在这样的感觉上:我基本上是好的。
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
只能建立在我按照我的自发性来做选择。
当我按照我的自发性做选择的时候,外界最初有一个考官(通常是父母)对我说,这是可以的,这样很好,所以某一次的自发性就得到了认可,这是好的。
一次又一次的这样类似的事件累积,你就会形成一种感觉:你的自发性是被认可的,你的自发性是好的,你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
当然父母不可能做到在你所有的事情上都给你认可,只要父母常认可你即可。
如果作为父母,你不断否定孩子,不断抨击孩子,你很少给孩子认可和支持,那么孩子也就没法形成“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那么所谓的内聚性自我也就根本形成不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好多人很脆弱,我们要面子。因为你的内在是乱七八糟的,你只是有一个表面完整的外壳,那么你这个外壳一旦破掉,你的内在就会分崩离析。
作为成年人,常要维护自己的面子,是因为里子是乱的。很少获得“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
我们要反思,我们的孩子他是赢在了起跑线上,还是输在了起跑线上?自己在孩子的时候,是赢在了起跑线上,还是输到了起跑线上?
我们对孩子的养育更多的是给予丰富的物质条件,重视知识的学习,却常常忽视孩子的心理成长。而心理的健康成长,才是更为重要的。
那如果你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或你的孩子已输在了起跑线上,怎么办呢?
那也没关系,你可以开始鼓励、认可、支持你自己。鼓励、认可、支持你的孩子,让他们生发出自发性来。从这一刻开始,赢在当下。
(根据 武志红心理课 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