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又称骨化醇)缺乏症是鸭由于日粮中维生素D供应不足、光照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使体内钙、磷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种代谢疾病,以骨组织钙化不全(幼鸭)或脱钙(成鸭),使骨组织结构变松软、脆和肿大、变形为特征,并出现骨骼增大、软骨肥厚、跛行、消化紊乱和异食癖等主要临床表现。生长迅速的幼鸭和产蛋的母鸭容易发生本病。
1.诊断依据
(1)病因 主要是饲料中维生素D和磷、钙供应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如高粱、豆饼、玉米等精料含的钙、磷比例不当,增加鸭体内维生素D的消耗量,大量饲喂极易发生本病。有些霉菌及其毒素都能干扰鸭对维生素D3的吸收,所以喂给霉变饲料,可引起本病。
此外,将含有硫酸锰的添加剂过早地预先混入饲料或长期贮存,维生素D也会被破坏。较长时间的阴雨季节,长期舍饲,缺乏运动,鸭舍和运动场过分潮湿等也是本病的诱因。肝功能损害、胆道阻塞和脂肪性下痢等疾病可影响它被吸收,而致缺乏。
(2)主要症状 雏鸭早在l周龄左右出现症状,鸭群中病雏不断增加。其表现为生长停滞,发育不良,体弱消瘦,羽毛松乱,腿部无力,跛行,步态不稳。重症的表现卧地不能站立,常以跗关节蹲伏于地,鸭喙和爪质软、弯曲、变形,啄食不便,胸骨畸形,长骨质脆易折,关节肿大,跗关节和肋骨关节尤其显著,可能发生下痢。有时会引起大批死亡。产蛋母鸭在缺乏维生素D 2~3个月后才出现症状,病初产薄壳蛋或软壳蛋数量增加,随后产蛋量下降,孵化率降低,最后产蛋完全停止。其他症状与雏鸭基本相似。
(3)剖检变化 雏鸭和育成鸭的喙部色淡、变软,腿部的长骨(股骨、胫骨)质薄而软,骨髓腔变大。有些长骨质脆变弯,形成“O”形腿,跗关节或骨端粗大。病程长的肋骨骨端与胸骨(或肋软骨)的结合处,呈白色结节状肿大,如串珠状。成鸭喙及胸骨变软,肋骨、胸骨和椎骨接合部内陷,所有肋骨沿胸廓呈向内弧形的特征。
2.防治
(1)预防措施 在日粮中维生素D的供应要充足,并注意调配其中钙、磷的含量和比例;雏鸭和成鸭都要多晒太阳,应有足够的时间在运动场活动。梅雨季节,可在鸭舍内安装紫外线灯照射。雏鸭缺少阳光照射,必要时可每只喂给维生素取2万国际单位。母鸭在久雨多阴天气所生的蛋不要用于孵化。
(2)治疗 骨骼轻度变形的可望治愈,严重变形的多难恢复。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饲料中维生素D的补充,给予富含维生素D的青饲料如苜蓿等,并注意日粮中钙、磷含量的比例,及时加以调整。病鸭应隔离饲养,以防挤压踩踏,造成伤亡。
雏鸭每次喂给1.5万国际单位维生素D3,可较快见效。但应根据缺乏程度酌定用量,以免损害肾脏及动脉。或雏鸭每次口服2~3滴浓鱼肝油滴剂,每天1~2次,连用2天;或肌肉注射鱼肝油2毫升。每次肌肉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D注射液0.25~0.5毫升。或肌肉注射维丁胶性钙注射液,每只雏鸭每天1次,每次1毫升,连用2天。出现痉挛的每日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次,每次10~20毫升
技术咨询电话:17315705609微信同步
鸭子瘫痪跛行瘸腿是维生素D缺乏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