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5日凌晨4点,英国BBC播放了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国学校》第一集。这一纪录片在中英两国都引起了强烈反响,而关于中式教育与英式教育之间的差异则更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举两个例子:
学生上课习惯完全不同
在中国,老师通常不会在课堂纪律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因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交给他们一些东西,比如:坐好、听话、上课听老师讲课不要插嘴等等。这也是传统观念中尊师重道的一种表现,老师具有绝对的权威。而到了英国,教育讲求个性的发展,上课老师是不会管纪律的,反而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发言和讨论,这就与中国式教育的“听讲”产生了冲突,而这种冲突也是文化差异上的冲突。
教学理念的冲突
在中式教育中,关于教育,采用的是一种竞争式的理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排名,这在一方面可以刺激到学生的进取心理,但同时,由于忽视一部分差异,就导致了一种不公平,比如体育考试,中国是统一的标准,不会存在例外;反观英国,则会将学生按照能力进行分组,将同一水平的孩子放在一起,从而更加的人性化,其次,英式教育更注重对于学生的鼓励,他重视的是学生做到最好,哪怕不能达到标准也没有关系,但是每个硬币都有两面,虽然如此做法可以减轻孩子对于失败的负担,但同时也消磨了一部分斗志,毕竟在学生自己看来,感觉已经做到最好了,但实际却不一定如此。
取其精华
此纪录片可以说是直视教育体制的差异,不仅让英国人看到了中式的教育,而且我们中国的教育者也应该从英式教育中吸取一部分好的地方。
我们已经说了千年的因材施教,但是到后来才发现,似乎并不够。在教学大纲上,我们还是同意的标准,而在英国,已经拥有了两套完全不同的教学大纲;在课程安排上,我们是统一的班级授课,而英国则会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分班;我们的上课方式是老师讲,学生记,而英国则是会先讲解一个知识点的详细内容,再会教你如何去用。
其实在片中学校的校长曾说过,在教育孩子的方面并不会用尽全力。的确如此,英国有完善的福利体系,这也是导致学生并不会全力以赴的一个重要原因,毕竟有恃无恐。而在中国则不尽然,中国有数量庞大的人口,不会让人不劳而获,那么为了自己以后的生活,学生也必须全力以赴,这也是中英教育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两种教育体制并无对错之分,毕竟都是适应各自国家需要而产生的,但两者可以相互借鉴,这就是我们教育者需要从中发现的地方。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