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398篇《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阅读分享

第398篇《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阅读分享

作者: 小白记录本 | 来源:发表于2020-08-15 20:43 被阅读0次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肌肉包着骨头,衣服裹着肌肉,可以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前不久读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这句话,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并且提醒着我,读书要读到作品背后的含义,才算是真正的透视了这本书,掌握了它的骨架。

    我跟大家交流两个话题:这本书讲了什么?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三句话。

    一.这本书讲了什么?

    这本书阐释了孩子的艺术创作与其个性成长之间的联系,以及我们应该为孩子创作提供什么样的美术材料和空间。比较适合父母和老师阅读,可以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艺术创作来帮助孩子成长。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艺术教授维克多伦菲德,在演讲的过程中回答来自父母的问题,按不同的年龄段特征集结成的,故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而且配有插图,非常实用,以一个一个小问题作为篇章的标题,让人一目了然。

    亲爱的老师们,相信读完这本书,在你的脑海里肯定留下点什么吧?

    二.印象最深刻的三句话:

    1.孩子的艺术创作是一种表达和交流,他的每一个自发积极的创作里边包含着自我认知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还有自己情绪的释放,心理的反应。

    这句话带给我们的启发有三点:

    首先,我们一定要理解自己孩子的需求。

    孩子的需求,包括他的生理需求,书中讲到的,2~4岁孩子涂鸦时候的心情是快乐的,是享受的,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需要通过涂鸦锻炼动作的协调能力。当我们看到孩子到处乱涂乱画,画的也不成样子,我们不要大发雷霆,觉得孩子这样做没有意义而去阻止他,这是孩子成长的一种需求。

    5~7岁的孩子开始尝试着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开始创作一些简单的画面,这时候他们的画面可能不会协调,或者与事实极不相符。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能去纠正或者是过多干预,因为孩子的画面表现着他的内心和他的认知,感受。更不能用填色书去训练孩子,让他们画的更标准,更符合……

    第二.要学会欣赏孩子的作品。

    小朋友的作品是他关注和认知的一种表达。无论画的怎么样,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好坏之分。这在之前我并不是这样认为的,看到孩子的作品比例关系不协调,颜色搭配不对,或者图案画的过小,过大,过于潦草,我会非常的着急,或者直接给孩子纠正,或者委婉的提出来,他哪里画的不好。孩子会赶紧改正,久而久之小朋友也有了这样的审美标准,用漂亮、不漂亮来评价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很多小朋友很受挫,从而不敢尝试。但是,我并没有认识到,这是由于我们成人的眼光评价造成的,是我们不会欣赏孩子的作品,把它归结为孩子没有画画天赋,现在想想,这是多么愚蠢的做法!读了这本书以后,我不会再那样评价孩子的图画了。

    第三.不偃苗助长。

    在之前我会用自己的喜好来评价小朋友的作品,有时感觉孩子画的不够好,就想给孩子指导,接给他们技术性的结论。比如,圆该怎么画?小朋友们把春天的树叶画成了黄色,我会去纠正“春天树叶是绿色的”,这样虽然孩子很快就改正过来了,能把圆画的更像圆了,能把春天的树叶画成绿色了,但是孩子缺少了尝试,探索,纠错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他们人格的形成没有益处。艺术,与孩子的人格是紧密相连的。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追求效果,不顾实际,走捷径,拔高对孩子的要求。

    2.所有的艺术创作的前提都是以各种体验为基础的。对父母而言需要谨记两件事:一是理解和感受孩子的需求,二是培养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培养孩子在视、听、触、觉等方面的敏感度是至关重要的。

    这句话给我的启示是:

    第一.对孩子的艺术教育要在生活中进行。

    让孩子留意大自然,留意身边的人、事、物,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敏感的心灵,是至关重要的。多带孩子到外面走走,把一些发现,讲给他们听,同时倾听他们的分享,多与大自然里面的事物有交集,这样孩子在进行创作时,才有更多的经验和体验,才会触发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我们如何干预孩子的创作?

    当孩子说:“我不知道画什么?”或者“我不知不知道该怎样画?”我们应该让他们回顾之前的一些体验,可以用问题来提示:“之前我们一起见过的小鸟,扑棱着翅膀飞上蓝天,你有印象吗?”“你摸过小鸟的羽毛吗?层层叠叠的……”当我们用这些问题或话题,跟孩子谈论之前的这些体验和经验,就是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干预,会引导他们的创作有题材,有素材,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

    3.艺术适合所有孩子,而非挑选出来的群体。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会创造而动物不会。之所以有了创造能力,人类社会才源源不断地发展。而艺术是所有孩子都具有的,与生俱来的本能和冲动,我们应该发掘孩子的这种创造力,不要轻易的给孩子扣上“有天艺术赋”或者“没有艺术天赋”的帽子。相信孩子,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艺术教育,就像是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吃饱穿暖一样,是孩子的基本需求,也是我们的责任。

    任何孩子都需要艺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艺术是他们情绪和心理最主要的表达方式,也是他们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以及输出的方式。仔细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处处都充满了艺术,我们要么模仿,要么创造,模仿会走向一个死胡同,迷失自我;而创造则具有源源不断的源泉。

    等孩子长大了,无论他成为教师、农民、清洁工、医生、工程师,任何一个职业都需要创造力,探索精神,发现事物表面下的关系,而这些不仅能为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精神,同样也是幸福生活的源泉。这让我想起了这本书刚开始的一段话,“有的孩子,在一堆玩具中间,还是大声的哭闹,熟视无睹,觉得无聊透顶;而有的孩子,即使手里边有一块小木头,也能津津有味的玩的不亦乐乎。”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给孩子提供成长的幸福环境?需要我们去思考。

    这句话还让我们反思,什么是真正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就像体育运动一样,不只是个别人的竞赛,而应该当做强身健体的一种常规平民活动。这改变了我的一个观念,孩子不去上艺术学校,不去上美术专业,就不用再学习美术。

    艺术教育也不是美术学校,中进行到正规的教育,而是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在小学的教室里,即使没有专门的美术老师,我们也可以对孩子进行艺术的熏陶;在家里,即使我们没有条件对孩子进行技能的指导,至少我们鼓励关注陪伴孩子进行创作,用轻松有序的心态,来玩美术,玩艺术,这也是艺术教育。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先聊这么多,对这本书的内容分享结束,但对这本书的解读并未如此就停止。“把书变成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输出。”我想这个输出不仅指的是我们读完书后要反思,要写读后感,写收获,把它讲出来,分享给别人听,这只是输出的一种方式之一;它的另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用,把我们的收获用在生活工作中,这才是真正的输出。一点小想法,与大家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398篇《你的孩子和他的艺术》阅读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fz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