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职场,2份工作。昨天归还电脑的那一刹那,画上了句点。从未想过第二段经历如此短暂,在最后一天,也终于与自己和解了。
交接过渡的这段日子里,一直在想,这段工作,到底收获了什么。如果从功利世俗角度来说,这段经历,对于职业发展,是一段倒退,至少是停滞。但作为亲历者,不忍粗暴地忽略掉过程中的体验,以及给自己当下,及未来带来的影响。
此前的八年半,曾有不少人告诉我,自己职业发展一路开挂,职场上的一切人和关系,都太顺了。当时的我,心里暗自不屑。认为在第一家公司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来自于自身的努力和拼搏,并没有他们所说的那么“顺利”。如今有了对比,还恍然发现,所谓太“顺”,指的是,在自身努力程度同等情况下,外界不可控的因素是否“顺利”。诚然,第二段经历教会了我第一课:职场并不都是顺风顺水的,也并非自身努力可控。
具体来说,有几个体验极为深刻。所处的位置不同,你看到的世界也是不一样的,别人对待你的方式,也会不一样。在第一家公司,虽说不是创始团队的员工,也绝对算得上是资深老人;同年龄段,没有比我职级高的;同职级,也没人我小的。加上平级中,我又是领导最信赖的“二把手”,可谓是顺风顺水,说一不二。降职降薪来到第二家,落差感扑面而来:尊重抛开不谈,能愿意积极配合你工作的,都是少数。一度怀疑是公司文化氛围差异造成的,后面才意识到,曾经我在第一家公司,也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执行者的时候,何曾没有体会到这些冷遇。环境诚然不一样了,我处的位置也不一样。
职场上人际关系,只要有了利益的竞争,关系也随之变化。这可真是一句太过直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职场规则。但没有经历的人,是不会体会到有多深刻。短短的三个季度,由一个跨行业来的执行者,到管理规模和业务范围最大的培训小组的管理者,曾经的直属组长,成了平级,曾经的平级小姐妹,接替了我原来的工作,每天都诚惶诚恐,不知道什么时候,群里就会冒出at我的信息,永远都是,她们发现了我负责的业务存在的“问题”;又或是一季度一次的,几百字小作文的攻击。工作和管理本身已让我应接不暇,还要面临这些拉踩攻击带来的情绪内耗。那段时间,我每个周末,都在自我消化这些负面情绪,等稍微觉得自己恢复了元气,第二周又开始了。我被这些人不同的面孔所深深地伤害到了,明明一个季度以前,我们还可以开心的畅聊工作,聚餐聚会。可怕的是,这种伤害带来的后遗症,让我后面做出了非理性自毁前程的决策。
“逃离”绝不是理性决策,你需要为这份冲动,承担后果。来了第二家以后,意识到降职巨大带来的强烈落差,但既然来了,那就“卷回去”,我给自己的期限,是2年:一年往回卷一级。这2年,我甚至可以不结婚不要家庭。所以第一年培训的四个季度,无论经历了什么,都咬牙坚持;确实,给自己绩效争取到了两个E。明明知道四五月份会进入晋升周期,但还是在2月份申请了异动。诚然,在车企,培训不是长久之计;诚然,我希望可以跟着优秀的人学习业务;但这里面,还夹杂着,我想“逃离”那些人的私心:不想跟她们内耗卷下去,甚至不想有任何工作交集。我以为只要有了HR的承诺,只要HR将我系统架构提前转到新的部门,就不会影响晋升提报。但事实证明,我的逃离,让我产生了不该有的轻信。我失去了晋升,甚至无处可说。加上后面陆续来了好多新人,他们的年轻和职级(暂不论能力如何),让我彻底失衡了。
我有过努力,调整了2个月,每天说服自己,努力原谅自己。我责怪自己为什么要在这个节点作出这个异动,我无法原谅自己。所以中间,我尝试写作,试图责怪曾经拉踩我伤害我让我想要逃离的人,也责怪相互踢皮球说一套做一套的HR,但我始终无法和解。加上新工作本身的人和事儿,并没有那么顺利。到最后,我已经无法说服自己,继续坚持下去了。我提离职了。
我的非理性逃离,让我做出了非理性决策,失去了一直以来努力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再责怪任何人了,我为此付出了代价,我承担所有后果。
所以,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什么呢?
- 降低人际期待,职场不是来交到朋友的:别人不配合你不支持你,是本分;帮你,是情分
- 不要相信别人对你的“好”,就不会轻易被恶意所伤——你不是关键,你处在什么位置,跟他们什么关系,才是决定性因素
- 冲动之下做的决策,很有可能让你从一个坑,跳入另一个更大的坑
-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我对工作寄予的期待。有幸在第一份工作中,不仅收获了成长,认可,报酬,还遇到了一群现在仍旧是好朋友的同事和领导;那第二份工作教会我的是,这些并不是常态。几者中,如果你最关注的点得到了满足,那就果断降低对其他维度的期待,才能自洽平衡地工作下去。
最后的最后,我仍旧感恩所有给过我支持、帮助、信任和关怀的伙伴。
让我们一杯敬过去,一杯敬未来,一杯敬每个人心中的理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