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没有享受到的生活,算不上生活。”

“没有享受到的生活,算不上生活。”

作者: 谢丹儒 | 来源:发表于2023-05-06 23:33 被阅读0次

    原则上讲,本文属于付费内容。意思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今天在“澡堂子”洗澡的时候,看到一位“同事”脱光了衣服在那洗衣服,洗完衣服再洗澡,干干净净地出去了。衣服干净了,身体干净了,整个人以“焕然一新”的面貌活出了生活里的自己。

    而我则不同。我在意的东西一定得先完成它。得先让自己“干净”了,我才会想着是否让别的东西干净。别的东西如果影响到我的干净,我还可以退出,我随时可以离开,我还可以选择其它,比如无视它。只要是我心底认定,这于我就足够了。至于其它,我想管的时候才不管。这套“规则”几乎适用于我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生活,还是我热爱的一切,我惯来是“先享受,后吃苦”。后半句可以忽略。

    当然,这也是很久很久之后我才发觉的。之前都是:我只是理所当然地在做,做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儿。

    想写东西,想成为作家,脑海中已经开始构思一名作家的生活了。然后,直接辞职,开始写。不停地写。一直写。一句接一句,一句变一段,一段变很多段,很多段于是有了篇章,一篇篇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出现。我的生活也是,阅读,思考,写作。至于吃喝,也都是顺其自然的事儿,饿了就找吃的,渴了就找喝的。如果今天没有(找到),那就饿着。明天我就学会了如何储存食物,如何提前准备食物。然后再没有饿过,也没有渴过。且我会定期补充食物,最后浪费和剩下的都是我挑剩下的。

    关于吃东西,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有一个习惯:有酒,菜就随便;吃菜,说话就随便;说话,还是喝酒吧。

    人生三大乐事:读书,喝酒,思考。

    这是真的,但也没有那么切实。我说的不切实是,它们只能给我带来快乐,但我并不真正享受它。因为它们都不属于我真正的享受。我很“挑”的。

    事实上,对于一个习惯于“先享乐,后吃苦”的人来说,后面的吃苦部分往往不会发生。与此同时,对于这样的人当然很快就学会“挑”了。

    嘴巴叼,眼睛毒,耳朵灵敏,嗅觉敏感,言语刻薄,思想尖锐……归根结底,我享乐的时候理所当然,理所当然一切的好,只要比它不足的我又怎么看得上眼呢?

    不过,我还是得面对现实。现实是,享乐很贵。代价同样昂贵。比如,酒,市场上能买到的酒不都得尝一遍?且越贵的越不容放过。比如书,越是晦涩难懂的,越是稀有奇特的,不得花时间研究研究?且越是“精粹”的越是耗时间。

    于是,情理之中,钱很快没了,时间很快就飞逝远去。

    转眼间,眼看来到三十的“坎”,且看我一无所有,却安然处之。多从容,又多慌张呢!

    常人大概不会理解:“过惯了好日子的人比穷一辈子的人还痛苦。”

    触目所及皆是糟粕。触手可及之物皆俗物。唯有思想,思想高远;唯有眼光,眼高于顶;唯有一颗心,心坦然。我心如常,平常心一颗,高昂代价换取。

    并不是所有的深刻都是“吃苦”得来的。这实在是一大谬误。

    多少人,活一辈子,苦一辈子。苦成那个样子怎么可能还深刻得起来?满脑子都装着如何摆脱“苦”的人就更“苦”了,哪还有心思去深刻?而所谓的深刻,乃至于深刻的思想,多半都来自于高屋建瓴的审视和居高临下的仰望。

    仰望星空虽然毫无意义且毫无所得,但我的眼睛干净,我的心干净,满脚泥泞又如何?

    一个人,一个艺术家,一个思想者,要不停地享乐,不停地思考,这样才会高超,高明,高贵。

    因为世间最好的一切都集你于一生,若如此都还培养不出你的“贵”气,那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唯有怜悯。

    想想看,就在大家还患得患失、犹豫不决、权衡利弊、费尽心思时,我早已享受其中,且安然处之。等大家醒悟过来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眼巴巴地望着了。心很诚实,但身体更诚实,脚搭载着沉重的思想负担、身体的疲惫、满心的狼藉,很沉的。这时候,即使最好的一切放到你面前,大概你也无福消受了。

    我当然不会觉得说这很“傻”,实际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充实呢!在没有得到时就开始想着失去的人,指望他在得到和失去间享受什么,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实际上,在没得到之前,他已经无数次失去;在失去之后,他只能一遍一遍回味着从前。他们把遗憾当圆满,圆满就是一切,失去则是必然。

    所以,我很羡慕他们能够把失去理所当然,唯独不敢把享乐视为理所当然;所以,我很羡慕他们能从悲剧中读出深刻,唯独不敢从享乐中去深刻自己。

    所以,可以想见。我爱了就爱了,不必恨。不爱就离开,依旧有所得。说道德,那是傻子;说责任,那是奴隶;说义务,就更傻还贱。说给谁听呢?谁要听呢?我是说,谁需要呢?

    你需要吃苦吗?还是你想要吃苦?至于说吃亏是福。那我祝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不然怎么显得你是大智慧呢!

    我断然是不会这样去想的。我是说,我不会觉得吃苦还能是别的什么,我也不会把吃亏当成是福报什么的,我只会理所当然。是的,依旧是理所当然。

    吃苦就是吃苦,知道是在吃苦也就不那么苦了;吃亏是吃亏,只要心不亏也没亏什么的。

    我享乐了,如果不吃点苦,怎么平衡内心呢?

    总不能傲傲娇娇吧?总不能因为听别人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然后连带着所有与“傲”相关的都杜绝吧?也总不能天天讲什么“人贵自知”,然后抱着那点自知之明却独独不见“自贵”,独独不见自己的那点“自知”和“井底之蛙”没什么分别。空有见地却唯独没什么见识。

    夏虫不可语冰。难能可贵啊!我挺感动的。有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就像很多人的“理想”,好像时间和重复就能创造“奇迹”,于是日复一日地重蹈覆辙,把自己感动得不能自己了。坚持啊,坚守啊,工匠精神啊,吃苦耐劳啊,多么艰辛啊,多么有毅力啊,多么初衷不改……一生活成了一天,是个人才!

    理想,理想,但凡多一点“理性”(客观)也不至于停留在“理想”就只是“理想”的阶段了。就说,想什么?难道是不能做,还是说什么都不能做?就自己那点“智慧”连“想”都想不明白,还指望实现“理想”,还美名其曰“远大抱负”。确实挺远的,遥不可及啊。至于“大不大”,至于是不是“抱负”,我只看见你紧抱着不放、负重着,却独独不见你前行。就还挺累的吧?那么远,还不开始,一直抱着、负重着,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抱的是“厚德”,厚德载物,载一个不知道是什么“物”的自己。真是个怪才啊!

    同样的遭遇。

    朋友问我:“在工地还习惯不?”

    我答:“还行。”

    朋友又问:“累不累?”

    在工地的生活,累不累?这怎么回答呢?

    我说:“没啥感觉。累不进心里就都还很好。”

    关键是,我喊累,喊苦,喊没酒没烟,简直苦闷极了,然后情况就会好转?我又不是“上帝”,说有什么就有什么。而且,讲真,我的心思又不在累不累,又不在于说要习惯它什么的,指望我能有啥感觉?我只是在“还债”而已。

    就像如果享乐就意味着吃苦,那么,我不过是在做自己该受的,仅此而已。做了自己想做的、该做的,然后接受自己要受的、该受的。这不是理所当然吗?

    而且,我也没想着自己就多么“特别”。说到底,我也不过是平凡人,平凡之身,我何德何能就能够逃避一切凡人、凡人之躯所该受的一切呢?

    不过,讲真,即使如此,我还是觉得我多少有些“特别”的,就像洗澡和洗衣服的顺序。我就先洗澡,先把自己洗干净再说。如果自己都不干净了,难道指望周围的环境把我“变”得干净吗?还是说洗洗衣服连带着自己就干净了?因为穿的是干净的衣服,然后自己也是干净的?不能够吧。

    归根结底是,衣服是在替我“受苦”,至于要不要慰劳它?那也得等我有那能力,有那份心力,有那份力气,我才能做到啊。否则,我自己都不行了,你还指望我怎么照顾其它?这简直比我还敢想!

    所以,谁主谁次,主动权交给我,我不做主难不成要凭空养个“主”,然后整天高香礼拜?那我成什么了?我来人世一遭,难不成是为了吃苦而来?就算这是“赎罪”,那也最起码得让我真正地享乐过了,我才认。否则,你说我有罪,然后我还得自证清白?谁主张谁举证好吗!

    按照“消费法”是,自愿原则,平等原则,公正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自主选择权,知情权……

    “没有享受到的生活,算不上生活”。如果你没有享受到,却生活其中呢?那大概是你没学会如何享受吧!总不能说你不是在生活吧?否则,你是在干什么呢?

    享乐到了,苦嘛?要吃就吃呗,想不吃那就得“聪明点”,“智慧”没用的,智慧只能告诉你如何享受,包括享受吃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享受到的生活,算不上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kh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