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友广场
读古诗写故事 ¦ 从这几首诗歌里,带你探寻大唐诗人王昌龄的才情(

读古诗写故事 ¦ 从这几首诗歌里,带你探寻大唐诗人王昌龄的才情(

作者: 畅飞 | 来源:发表于2023-04-22 08:17 被阅读0次

    (续前)

    旷达爽朗的送别诗

    古代出行,交通极不便利,通信也不发达,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离别后不是数月就是经年,所以送别诗也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色。

    大多数送别诗,表现的都是别离的幽怨、痛苦、难舍、悱恻等情愫,而且也不乏名句,比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等。

    王昌龄的一生交游也很广。据史书记载,他跟许多文人、官吏、隐士和僧道都有来往。

    其中,与李白、孟浩然、岑参等大诗人的来往尤其频繁。迎来送往少不了互赠诗词,他的诗作里光送别诗就有四十多首,只不过,他跳出了常规送别诗的写法,整体风格更加慷慨旷达,洒脱爽朗。其中《芙蓉楼送辛渐》是流传最广的一首: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亮送走好友以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还是当年的我,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并未受功名利禄等世俗的污染。

    如果我单单把末尾两句拿出来,你能判定这是一首送别诗吗?

    另外一首《送柴侍御》,结尾两句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两地的青山,同在一片云彩之下,雨露润泽,毕竟是同一片蓝天,可以看到同一轮明月,即使分开了,我们也还是在一起,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王昌龄笔下的送别,少有哭哭啼啼、难舍难分。即使是送别好友,也很从容淡定,以安慰为主。

    但从另一个层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诗人把内心的孤独和不舍隐藏得更深,选择了“顾左右而言它”,意境更加悠远,“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底层烟火里的小美好

    王昌龄来自于社会底层,尽管他也曾努力跻身上流社会,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宫怨诗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另一种体现,而这首《采莲曲》就是赤裸裸的炫酷了: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这首诗读起来很轻松明快,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画面感又强,让人不由生发出一种哪个是花,哪个是人,傻傻分不清楚的感觉,还能留给人们“花美人更美”的无限遐想。来,你请闭上眼睛感受一下:

    在荷田里认真采莲的少女,穿着与荷叶颜色相同的衣裙,仿佛已融入荷田当中。少女青春的脸庞也在荷花中间忽隐忽现,相互映照,十分美丽。当采莲的少女进入荷田当中采莲,便不见了踪影,直到听到荷田四周响起歌声,才察觉到有人来到了自己的身边。

    絮絮叨叨说了这么多,真的很难想象,这些风格迥异的诗歌都是出自一人之手,关键还哪哪都响亮得很,用当下时髦的话说,“简直了”“太跨界了”。

    纵观王昌龄,生于农家,一边耕作,一边读书;为求发展,嵩山学道,静心苦读;没有条件行万里路,就另辟蹊径,投笔从戎;考取功名,得不到重用,就变劣势为优势,博览群书,提升自己;仕途不顺,总是遭贬,就换个思维,精进学问,只要自己不倒下,困难就永远抬不起头。

    来自底层又有什么关系,小人物照样有大作为!

    就如当下,Chat GPT异常火爆,AI人工智能冲击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面对50+以上的年龄,你敢跨一步向前,拥抱新变化,在变化中坚定前行的信心吗?

    王昌龄已做出了榜样,你还等待什么呢?

    (全文完)


    嗨,你好,我是畅飞,一名[007行动]的长期践行者,内退在家。喜欢读书写作,在人生的下半场,选择终身成长,欢迎同频链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古诗写故事 ¦ 从这几首诗歌里,带你探寻大唐诗人王昌龄的才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od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