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篇)
雄浑高远的边塞诗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写,并不深奥,不翻译也能理解。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疆战事,让百姓们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属借古讽今之作。
假如你喜欢朗读,不妨张开嘴,大声地读出来,定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悲壮但不觉凄凉,磅礴不觉浅显的气势。
从时间上看,这首诗应该算是王昌龄的成名作,后来成了王昌龄的代表作,被很多诗评家评为“七绝压卷之作”。这首诗还有很多版本的名家赏析,这里不做赘述。
译文奉上,供你慢慢品味: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参加戍边的人儿都还没有回来。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飞将军李广还在,绝不会允许匈奴南下,让牧马度过阴山。
缠绵婉约的闺怨诗
长信怨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这是一首组诗,一共五首,有点长,我们暂且选择第三首“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窥一斑而知全身吧。
这首诗翻译过来读会更清晰:
秋日的清晨,宫殿的大门徐徐打开,只见一位宫女,手拿着扫帚打扫起宫殿来;不一会儿就打扫完毕,她感到百无聊赖的很,于是就手拿着团扇,一个人在殿内徘徊。
忽然一只乌鸦飞过头顶,顿时触动了她多愁善感的情绪,自己虽然相貌美丽,却得不到君王的宠爱,还不如那只丑陋的乌鸦,能带着君王的恩宠,从昭阳宫那边飞过来。
历史上,写宫怨诗的人有很多,但王昌龄的宫怨诗不管是笔触、用意,还是遣词造句都有其独到之处。一方面,他从悲天悯人的角度出发,用非常细腻的笔触,多方面刻画、展现出了那些久居深宫嫔妃们的悲情人生,揭示了封建社会宫殡制度对女性的摧残和不公正待遇。
另一方面,王昌龄一改往日宫怨诗的色情浮艳之风,继承发扬了宫怨诗美的表现形式,开创改进了宫怨诗的表现内容,文风健康优良。因此,王昌龄又被誉为成功运用七言绝句来写宫怨诗的第一人。
王昌龄的宫怨诗,比较著名的还有《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等,都值得一读。
从《出塞》到《长信怨》,犹如大海之于小溪,大海有大海的波澜壮阔,小溪有小溪的温柔灵动,跨度之大,也太不可思议了吧?我不知道你的脑波有没有切换过来,反正我是有点懵逼。
(未完待续)
嗨,你好,我是畅飞,一名50+小姐姐,[007行动]长期践行者,已内退。喜欢读书写作,在人生的下半场,选择终身成长,欢迎同频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