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家教育
【狼哥教育手记007―成长三度之集体参与度】

【狼哥教育手记007―成长三度之集体参与度】

作者: 行知少年狼哥 | 来源:发表于2017-05-09 05:57 被阅读0次
【狼哥教育手记007―成长三度之集体参与度】

       最近的系列手记引起了各位家长的反响,纷纷对照自己,其实各位亲们也不必惊慌,一些现象和行为也许真的存在,但是很多并没有到达这样的极端程度;举例往往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家人们引起重视即可。

     就拿上篇我提到的这位孩子吧,学校终因孩子再次纠集人员打架,而父母不依不饶觉得满世界都是错的,自己孩子是委屈的,要求一箩筐等等,最终被劝退,在孩子的情绪疏导及家长课堂上学校还是要加强内功的,但这件事最大的责任却来自于家长。

【狼哥教育手记007―成长三度之集体参与度】

        我接触过这孩子,最大的特点负能量满满,总认为周围的人都对他有敌意,整天像个刺猬一样把竖起浑身的刺,总觉得孩子的行为是经历了人生的尔虞我诈、世事沧桑一样。当我有一天认识了孩子的父母后才觉得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太正常了,太应该了。家庭从小灌输的观念是:家庭之外就不再是安全区,就不再有安全人,走出家门的孩子看谁都像是不安全分子,怎么会有良好的集体参与度、社会体验度、舒适成长度?(但家庭帮助原则是别人若不主动求助,我们自然也不能插手相助,无奈之……)

 

【狼哥教育手记007―成长三度之集体参与度】

     关于集体参与度我们先从这个孩子分析:纵观这件事,我们看到,孩子离开父母之后,总是很可能会与其他的孩子发生矛盾,但对矛盾的看法和解决方式,却反映出这个孩子背后的家庭生长环境。孩子一旦离开家庭进入学校,交往圈子增大,会和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交往,每个孩子犹如一只小小蜗牛,背后坚硬的壳却是原生状态家庭生长环境所构建的。背着坚硬的家庭壳与其他的孩子发生交往,看起来是孩子们在发生互动,实质上互动的背后是父母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甚至口头禅等。

【狼哥教育手记007―成长三度之集体参与度】

      从每年开学季我们就可以观察到有两种不同的孩子,一种很难融入学校,一种能快乐地融入学校的集体,如果整个假期孩子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被深度呵护和照顾,那么就会相对比较难的回到环境,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再加上家庭教育引导中如果没有集体概念就更难了。对当下大多数家庭而言,从家庭到学校是一个从个体生活到典型集体生活的转换,集体的生活可以避免因为子女少而造成的孤单和因为亲子天天相处在一起所造成的倦怠或对立。

【狼哥教育手记007―成长三度之集体参与度】

       从教育意义上说集体生活和户外环境有利于孩子与各种生命个体相处,丰富人际体验,增加不同的生长情境,从而增添了更多的乐趣,让生活变得好玩起来,增加孩子正向的情绪和思维积累。对于孩子,能出去决不憋在家里;能过集体生活就尽可能不要自己玩耍,能陪伴就决不让独处。这样的孩子才会真的理解集体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人是社会的产物,只有集体参与度高的生命才会在社会中获得更稳定的更快乐的角色体验。

【狼哥教育手记007―成长三度之集体参与度】

        同样,家庭是孩子走出去的基石,决定了孩子的状态,决定孩子是否能够幸福?既取决于壳的构建形态,又取决于小蜗牛如何运用这个壳。父母分泌的构建家庭壳的原料若不改变,我们很难融化一只小蜗牛,教育若不找到突破口,那就真的会显得苍白无力。早安,小伙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狼哥教育手记007―成长三度之集体参与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qb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