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季节,是人类面临的永恒主题,说到春夏秋冬四季,古今中外大诗人都反复咏叹过。中国古诗里写季节的诗句,大家从小背诵很多,都很熟悉了,这里我引用奥地利大诗人里尔克的一首名诗《秋日》:
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
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北岛译)
《秋日》这首诗,在冯至先生的译文里题目是“秋天”。
大家可以看到,这首诗里没有提到“秋天”“秋日”,里尔克只是写了秋天发生的各种事情,尤其是果实、浓酒、落叶这些特殊的隐喻。这首诗写到了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还没有完全来到—“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非常简短的四句,写到季节变换中的生动景象,如同漫步在奥地利山野,看着那些枝头上的果实在逐渐饱满。季节的变化,具体地落在了果实的充盈上,这是一种很棒的隐喻——通常来说,“果实”跟“秋天”常常是可以直接对应的。中学生学过“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这类比喻,并不艰深。里尔克也可能把四季跟人生的几个阶段加以对应,如经典的隐喻用季节来比喻人生:春天—少年,夏天—青年,秋天—中年,冬天—老年。
但这只是对里尔克名作的一种解释。诗的丰富性容许读者有各种不同的读后感受,也容许读者并没有“完全读懂”。诗是激发性的,让读者从此跳到彼,从果实跳到战争,或者从落叶想到一场恋爱。好的诗,就是一种对读者的激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