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力-28 | 初学者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

学习力-28 | 初学者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

作者: 好奇的表哥 | 来源:发表于2023-10-03 23:58 被阅读0次

    (一)一个有趣的元认识原理:无法胜任某项工作的人缺乏提高自己的能力

    《认识天性》里提到一个有趣的认知原理:无法胜任某项工作的人缺乏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分不清能与不能之间的区别。这种现象被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以下简称“邓格效应”),是元认知中一个较为热门的议题。

    发现这一现象的人是心理学家大卫·邓宁与贾斯汀·克鲁格(以下简称“邓格”)。他们的研究显示,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人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而且感觉不到自己的表现与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觉得没有必要试着改进。这个结论来自他们做的一个实验研究。

    在实验中,他们让学生参加逻辑测验,并要求学生们评估自己的表现。实验总共做三项。

    第一项实验的结果证实了预想的情况,即能力最差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茫然不知,平均得分在后12%的学生相信自己的一般逻辑推理能力排在前68%。

    在第二项实验中,等学生参加过第一次测验并评估了自己的表现后,研究人员会给他们看另一组学生的答案,然后让他们看自己的答案,要求他们重新估算自己回答正确的题目数量。得分在后25%的学生在看到同学更优秀的作答后,还是不能准确判断自己的表现。事实上,这些学生仍倾向于更加高估自己的能力。

    第三项实验研究了表现不佳的人能否学着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在逻辑推理测验中,给学生们出10道题目,测验后要求他们评估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测验成绩。同样,得分在最后25%的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估计过高。接下来又把这后25%的 学生分为两半,其中一半学生接受10分钟的逻辑培训(内容是如何验证演绎推理的准确性),另一半学生则进行不相干的任务,之后让这些学生重估自己的测验成绩。现在,那些受过培训的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估计出自己做对题目的数量,也能清醒地比较自己与他人的成绩;而那些没有受过培训的学生则坚持己见,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好。

    (二)为什么无法胜任某项工作的人缺乏提高自己的能力?

    不能胜任某项工作的人是无法从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中学到东西的。为什么会这样呢?邓格有几条理论。其中一条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少从其他人那里获得关于自己技能与能力的负面反馈,因为人们不喜欢讲坏消息,这是其一。即便有人能得到负面反馈,他们还必须准确理解为什么会失败,这是其二。而对于这其二,可能存在的失败情况就更多了,因为失败则可以归结到任何一个外部理由上:怪别人、怪环境、怪心情、怪天气……反正找到一个导致失败的外部原因实在是太容易了。

    (三)无法胜任某项工作的人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

    依据前面所述,学习者如何提高自我判断能力呢?

    通过自测实现自知,也许是个办法,但其实也很难。自测既可以直接增强记忆,又能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从而更准确地判断学习进展,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但是,实际实施中,没有多少学生能自主地运用这些方法,而对于那些真正采用了这些方法的学生来说,单靠鼓励是没法让他们有效练习的:事实证明,即便学生明白检索练习是一种优秀的方法,他们一般也无法坚持足够长的时间,从而得不到持续的收效。举例来说,当学生们看到大量需要掌握的资料,比如一叠外语单词抽认卡,让他们自行决定什么时候一张卡已经学好了,可以拿出去不看了时,多数学生只在认对一两次后便拿走了某张卡,远远没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矛盾之处在于,用最无效的方法学习的学生,对自己学习效果的错估最为严重。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自信,他们也不大会改变自己的习惯。

    好吧 ,自测不行,那他测呢?

    那就得靠老师了。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上经常进行低权重的小测验,有助于教师验证学生是不是真像表现出来的那样学到了东西,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发现需要额外留意的内容。关于测验,之前我也提到过多次,小测验可以是做题,也可以是用自己的话解释重要概念,而且不要因为做对了几次题目,就把某些内容从测验中删掉。如果这些内容确实重要,那么它们就需要练习、再练习。此外,不要相信集中练习产生的临时收效。加长测验间隔,运用多样化练习,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他测除了老师,也可以是同伴。同伴教学法也不错。

    同伴教学法是埃里克·马祖尔(以下简称“马祖尔”)开发出来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要先预习课上会涉及的资料。在上课时,教师要在授课内容中插入快速测验,给学生提一个概念性的问题,让他们花上一两分钟思考一下,之后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试着一同找出正确答案。马祖尔的实验会让学生接触授课资料中的基础概念,当发现学生在达成一致意见时遇到的问题,会给他们提供机会,让他们能解释自己的想法,收到反馈,并对照他人评估自己的学习水平。同样,这个过程也为教师提供了一种考查标准,让他们知道学生吸收学习资料效果的好坏,以及在哪些领域需要下更多力气,哪些领域不需要。如果学生在一开始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答案,马祖尔会试着让他们结成对子,这样学生就能了解到其他人的观点,并试着说服彼此,看谁才是正确的。

    (四)如何评估检测的效果?

    1.复述。在判断自己学到了什么的时候,要留意判断的线索依据。能顺畅地描述某事,并不一定代表着你真的有所长进。同理,即使你在课本上接触到了一篇文章,并能在稍后的小测验中轻松检索到其中的一段话,也不代表你真正学透了。但若是延迟一段时间后还能轻松检索,这倒是能代表你学得不错。

    2.打造心智模型。更好的做法是打造一个心智模型,让其中的资料整合文章中的各种理论,把它们和你的已知联系起来,使你能够做出推论。要想知道自己对一篇文章理解到了什么程度,一个不错的判断线索是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因为解释文章需要你从记忆中回忆要点,把它们组织成自己的语言,并解释为何这些才是要点——它们和大的主题是什么关系。

    3.教师给出纠正性反馈。当然学生则要争取这样的反馈。邓宁认为,认识自身要通过他人来进行。通过他人反馈,你会发现,“我并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出色,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4.和优势的同伴一起学习。在很多领域中,和更有经验的同伴一起工作或学习,可以校准一个人的判断和学习:航班上安排了机长和机副,警察出警是新老搭配,住院医师配合主治医师。学徒模式的历史非常悠久,新手(无论是鞋匠还是律师)要从经验丰富的实践者那里学习技艺,是一个传统。在其他时候,同伴也可以是专长互补的人,这样的同伴组成团队。当医生给失禁患者或帕金森患者置入起搏器或神经刺激器一类的医疗设备时,手术室里要安排一位制造商的产品代表。这名代表见过很多使用这种设备的手术,知道哪类病人能从中获益,也知道禁忌与副作用,而且在公司里还有工程师和临床医师在线等待。代表会跟踪手术,确保设备被置入正确的位置,引线在体内的埋设深浅也都合适,等等。整个团队会因此受益:确保病人的手术既成功又对症,医生在手术时随时可以就产品问题发问,公司则确保产品使用得当。

    5.错中学。想要校准自己对已知和未知的感觉,有时候最管用的反馈是你在实地操作时犯下的错误。前提是你能从这种失误中幸存下来,而且能够接受其中的经验教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力-28 | 初学者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qy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