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
爱藏书,是所有爱读书人的癖好!

爱藏书,是所有爱读书人的癖好!

作者: 海边守望者 | 来源:发表于2018-07-23 22:23 被阅读66次

    朋友来我家做客,临走时看见我书房一面墙壁的书,从地板到天花板,不留空隙,没有断层,顿觉一惊。随走近仔细观看,随手拿出一本《哲学的慰藉》、翻两页,放回原处,随又取下一本《爱弥儿》,翻两页,又放回原处,随又取下一本《明朝那些事儿》,翻两页,然后抬头惊愕的望着我:“这些书你都看过?”终于忍不住发问了。我摇头,表示否认。

    “那你要这么多书干什么?”朋友不解。

    我一时语塞,无言以对。

    朋友走后,我回到书房,望着满墙的书,坐卧不安,许久,会心一笑。

    也许这是许多读书人的通病,即使一时不读的书,也要买回来放在那里。每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坐在书房里,我内心里就会有一种充实感,看着满眼满眼的书,看着自己一本一本堆砌起来的书墙,就好像看见了自己走过的路,我一本一本的填满着书架,就像我在一点一点的增加自己的高度和厚度,我总是感觉人生太短,生命里如果没有这些书,就好像我在回头的时候,一眼就望到了头,一片荒凉。

    读书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情绪,当你只有少量书的时候,你总是无法找到符合你当下心情的书籍,就像衣柜里总无法找到适合今天穿着的外套一样。心情愉快地时候看下悬疑小说解闷,心情沉重的时候看看哲学书籍慰藉,有多样的选择就能保持持续地看书。因此需要多买书才能随时保证找到自己某一刻的喜好。

    我买书,还与职业有关,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这样说:“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接近真实,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在学校工作的几十年下来,才会远离“教书匠”,而靠近教育家。

    他还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你要买些心理学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的藏书。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他又说:“作为科学基础学科的教师,你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你还应当是青年的思想的主宰者。通过你的讲述和对新教材的说明,就应当用火花去点燃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火药。少年听完你的讲课时,应当怀着强烈的愿望,想去读一读你顺便提到的某一本书。他应当念念不忘这本书,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它。”

    现代人总是为自己不读书找各种借口,“我都那么忙了,哪有时间读书”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话,看看我们地铁上人人抱着手机,再看看德国日本的地铁上,人人抱着书本,他们在静静的读,把整个车厢读的一片安静。看看我们的公园里,马路边,到处是一群一群的人,说着笑话,搓着麻将,再看看人家德国,满头金发的老人三三两两坐在公园的长凳子上,抱着书本,把公园读的一片寂静。

    其实,不管有多忙,爱读书的人总会读书的。这不是“怎么办”的问题,当一个人被生活所迫,说他没有时间读书,那么问题的关键不是时间,而是他已经做出了决定:不读书。“我都混的这么忙了,还读什么书啊”

    所以,不读书的人继续不读。

    古人说,读书有“三上”“马上”、“枕上”和“厕上”,可见,古人把读书看成一种生活方式,生活中没有书就像吃的菜没放盐。

    书就是我的盐,无它,无味;无它,无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藏书,是所有爱读书人的癖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kss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