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溯源:
1930年,教员在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和共产国际盲目指挥导致革命遭受巨大挫折的背景下完成本文,本质是对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强烈批判。因为那时在中共中央核心层有很多的领导人都是在苏联留过学的学生,留苏派被苏联共产国际委以重任,如王明博古等,然而他们只是教条的照搬马克思主义,没有在国内领导过斗争,对当时的国情也不了解,生搬硬套必然会犯下不少错误,教员写下本文就是对当时苏区存在的问题开出的药方。
二、原理总结:
简单朴素而又容易忽略的道理:没有调查,就是没有发言权,这个道理简单朴素,但就是容易被忽略,才会导致很多组织在重大问题决策上犯了拍脑门的错误,没有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最终决策失误,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和后果。但是回到具体的方法论,怎么解决实际问题呢?教员给出的答案是: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在教员眼里,没有干不好的工作,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要真正踏实地去调查研究,自然就能够胜任工作、解决问题。同时也对调查的方法和技术做了总结,包括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开调查会做讨论式调查,调查哪些人,调查多少人,调查的大纲,做记录等等。
三、实践启示:
从企业层面来说,不论是开发新项目,还是出台新方案新规定,都要尽可能地与内部各部门、外部各个客户详细沟通了解需求,详细调研市场,与协作部门仔细研究,考虑各方面的资源制约因素和内外客观条件,才能做出完善可行的方案。但现实中也存在大量的教条主义,例如:某些分公司的办事人员不会动脑筋,只会到处求模板,生搬硬套别人的模板,闭门造车,经常发生一些张冠李戴的低级错误,让人啼笑皆非,徒呼奈何;又如一些领导,喜欢拍脑袋盲目决策,今天学习A企业的管理方法,明天参考B企业的文化理念,后天照搬C企业的组织架构,胡乱搞一气,最后把自己的管理体系搞乱搞砸,分不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照所谓的标杆企业照搬照抄,真是妥妥的本本主义。还有一些部门,上级下发一些决策文件,下级部门不加分辨、不懂研究、不讲操作性,不知道轻重缓急,不懂请示上级领导,乱做一气,最后出力不讨好,好事办成坏事。
从个人层面说,要学会深度思考,能够辩证地看待社会现象,而不是人云亦云,乱说一通,有时候,让子弹飞一会,可能更好。现在新媒体很发达,许多人盲目认为各类媒体上的信息都是正确的,在没有认清事实的情况下就妄发议论,但哪些信息是真实的,哪些信息是虚假的,很多人缺乏基本的分辨能力,把断章取义的信息甚至本身造假的信息进行传播和评论,近期很多翻车反转的舆论事件就是很好的案例。这些表现都是教条主义的表现,都是脱离了客观现实的,都犯了没有正确调查研究的错误。就如孟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面对权威要敢于质疑,面对新闻事件,面对上级发布的任务,敢于调查研究,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