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在一个骑虎难下的尴尬局面中——既要维持传统心态把资金当成企业主要的资源,把投资人当成老板;同时又要贿赂知识工作者——给他们奖金或认股权,使他们有满足感,继续做企业的员工。但这种做法即使有效,也只对股市繁荣时的新兴产业奏效,就像互联网公司一直在做的那样。
德鲁克:知识工作者未来的主要产业会更像传统产业,成长缓慢而艰辛。工业化初期的钢铁、棉纺、铁路都是当时的热门产业造就了许多暴发户和百万富翁,就像巴尔扎克小说里的风险投资家和狄更斯小说里的钢铁大亨,一个曾经地位极其卑微的人在几年之内就成为了一位“产业领袖”。1830年之后出现的新兴产业也一样造就了许多百万千万富翁,但他们却要付出至少20年的辛苦、奋斗、失望、失败以及克勤克俭的生活。
今后,将要出现的新兴产业很可能也会如此。这些产业所依靠的关键人才一定也希望在经济上分享自己努力的成果,但这些产业要取得经济上的成果即便成熟大概也要花很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需要至少10年左右,若以短期内的“股东价值”作为经营企业的首要目标和使命(即使不是唯一的目标和使命)定会事与愿违,引起相反的效果。
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经营得好坏慢慢要取决于这些行业如何有效地吸引、维持和激励知识工作者。如果满足他们的经济手段已不再奏效,就必须靠满足他们的价值观来达成目的:给予他们“社会的”承认,不再把他们视为下属而是管理者,从员工变成同事,变成合伙人,而不仅仅只是提供给这个员工丰厚的待遇。
信息革命的实质是知识革命,重要的是认知科学。它意味着,若要在未来的经济和科技中保持领导地位,企业(社会)就必须承认并接受知识专业人才的价值和地位。如果继续把他们当成传统的“员工”,就会像当年英国把科技专才也当成生意人那样,那么相似的结果也会产生——到了19世纪50年代,英国逐渐丧失其经济优势,地位逐渐被其他国家所替代:首先是美国,然后是德国。其衰退的根本原因,人们普遍认为并不在于经济或科技层面而是社会因素——技术人才在英国长期被视为“生意人”,虽然当年没有一个国家能像英国那样尊重“科学家”。
新兴产业之所以能出现,完全是因为工业化(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人们心智的转变,这是一种接受、甚至热切地接纳创新和新发明的一种精神和心态。工业化也造就了容纳新兴产业的社会价值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