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商业化这么久,实际上因为隐私、无法替代中心等等原因,实际还是概念做得比较多,有做区块链的多数会是鉴权或者验真,同时也只是布个私有链或者混合链,离梦想中的大同世界还很远。但个人觉得去中心化这个词可能是误导了区块链的方向。本有的中心化场景在用户足够信任,甚至足够依赖的情况下,去了中心化反而是会对这个场景出去了依赖,而在一个中介地位公司去实现去中心化,这不革命革到自己头上去了,太尴尬了,所以真实的可落地场景太少。私以为,区块链不应该叫做去中心化,而是支持无中心化。比特币为什么会火,就是要洗黑钱,要做军火、毒品交易,要从暗网走,这是个无法中心化的场景,谁都不信任谁,又没有中介,让区块链来起到互信的机制是最合适不过的。所以区块链是要在一个不信任的场景中去帮助建立信任,但很难在一个已经信任的场景产生更多的溢价空间。
创业者习惯于用新科技来当救命稻草,或者自己的魔法棒。
回到社会运行的一般动力学,我尝试从两个变量去做一下分析
信任阈值和溢价率
“组织的边界是交易成本”-科斯,一般来说在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是小于市场的交易成本的,比如一个公司内部的员工即便不熟悉也更容易达成共识,达成协作。但是在市场中两个陌生人之间的交易就首先要建立信任,否则交易的收益是不确定的,但是交易的风险是确定的。从信任的角度来看,我权且称之为信任阈值。建立信任的最高成本和最低成本,如果即便在最高成本下,也可以由回报,那么交易的活跃度就会比较高,比如军火,毒品这些交易类型,双方是极度戒备的,但是交易的回报率很高,溢价率高。但是总量有限。
在最低信任阈值的场景下,比如家庭里面,彼此是具备高度信任关系的,溢价率低,但是活跃度高,总量巨大。所以在一个已经信任的场景下产生更多的溢价空间是不太现实的。
对于大型,超大型的组织,比如人数几千几万人的企业,员工之间互相不认识也很常见,这个过程中,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并不低。很多时候就是催供应商容易,催友军难。因为做事的人不掌握分配权,分配权科层制的一个零件。在区块链构造的基础设施下,做事的人有事权,又有财权。对于社会来说,银行业会无处不在,对于个人来说,财务部会无处不在。每个企业中的人员都自带财务功能,清算,激励,记账等等。不需要通过长周期的审核,工资,绩效等激励。在企业内部建立点对点的交易,而且交易的数据是透明可查询可追踪的。这样在企业已有的文化凝聚基础上,为个体赋能,将会极大的释放企业内部的生产力。一大群中层干部也可以下沉到一线干活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