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打盹分两种,一种是被动的打盹,另一种是主动的打盹。
任何人都有疲惫的时候,此时注意力下降,感知便迟钝,思考不通透,灵感失去穿透力。
怎么办?
有的人选择忽略它,继续干手头上的活,结果效率低下;有的人控制不住,昏昏入睡,造成一些负面影响;而有的人反而越累越精神,持续快速的掏空精力。
主动的打盹比被动的打盹要安全,主动就意味着安全并且环境稳定,在高速开车打盹就是反例。
好些年以前,有一次和朋友外出办事,停车之后需要等待片刻,这位朋友拉倒座椅靠背,不到一分钟就入睡了,还打呼噜...
他睡了二十分钟...
我连一分钟都眯不着!~
时间长了,发现不少人都可以随时入睡,随时醒来。
怎么做到的?
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我想学。
不断的尝试,直到有一次半个小时,我眯着了三分钟,当我醒来的时候,世界变得清晰了,疲惫感大大降低了。
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渐渐的我也能打倒靠背眯着一会儿,学会了。
渐渐找到了一些打盹的规律。
前一晚睡眠不足的情况下,第二天上午,在舒适的环境下(不饥饿、不寒冷、不警觉),非常容易获得片刻休眠,于效率,于健康,这是有益的。
打盹的时间不宜过长,半小时太长,甚至二十分钟都不需要,十五分钟以内,否则容易打乱接下来的作息规律。
比方说,晚上十点半睡觉的,6~7点之间打半个小时盹,就会让你十点之后的困意降低许多,从而延后正常的就寝时间,起到反效果了。
打盹最好在正常睡眠之前两个小时以上,比如十二点半要午休,十点半之后就不能打盹了。
越是能够随时入睡的人,越是能够适应环境,也需要适当的控制。
控制不住的打盹就不是好事了,经常有媒体报道某个领导人旁边的干部在会议上打盹,被拍个正着,刊发一大篇议论的报道。
控制不打盹也是有窍门的,善于利用环境,站起来跳一跳,吼一吼,活动一下身子,掐一下大腿,方法很多,各有各的窍门。
打盹的收放自如,彰显了自我调节的能力,它只是小道,偶尔身不由己的时候用一用,替代不了正常的作息,最好的方式还是规律的就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