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读书,那么你就是行万里之路,你也不过只够当个邮差。
有人说:“读书是知识与头脑的修炼,旅行是眼界的拔高。”实践没有理论的指导,经常会在忙乱中瞎胡闹,理论没有实践的检验,它永远是无法生根的种子。
分寸和行动在什么层面确定好,是你一辈子都要关注,不断调整完善的主题。
提升一个人眼界和格局最好的方式,一定是读书和旅行相结合的行动。带着头脑去旅行!
我在一个读书的app上,当了两年的会员,听了1000多本书,曾经懊恼的说一本也没记住,但后来才在生活中发现,记住的还真不少,只不过是不够完整,自己也在思索这个问题,记不住,是因为没有去实践,没有把读到的东西,结合到实际生活中。
每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学习进度都是不一样的,不能因为慢就放弃,对于我个人来说,我的记忆力要比同龄人差一点,但一旦进入心中的东西却不容易忘,所以就奔着笨鸟先飞的理念,不断的去学习,一点一点的积累。
最初做博物馆志愿者的时候,对着文物,对着解说词,脑子一派浆糊,因为知道的太少,记住的更少,总是搞不清楚,但跟着小伙伴一起学习,拼命的灌,现在虽然依然完整的讲不出来,但在头脑里,已经逐渐的脉络清晰,积累的越来越多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读书已不单纯为了记住,为了考试,为了显摆,而更多的是修正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架构,不清晰的理念和不够合事宜的理论解读。
现在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当接触到不管是新的还是旧有的理论,总用自己身边的例子解读一下,常常可以从理论上得到实践的检验,更有利于自己的理解,可以从小道理中获得理论最接地气的注释。
三人之行,必有我师,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只要你愿意去请教,对方就会高兴的告诉你许多那个行业的精髓,也许我们一辈子都不会进入这个行业,但我们可以获得一些通识的智慧。
读书让我们自己的站位越来越高,虽然我们俯视一些行业看不清其中的秘密,但你虚心的去请教,当这个行业的人给你点拨一下,你读过的书让你获取的高度,就让你对这个行业一目了然。
当然,这个一目了然,并不是说你就成为这个行业的主人了,而是你对这个行业有了熟悉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或者说你对它不再陌生,不再害怕,一般情况我们走到这一步就完成了我们的任务。
见多识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对各种行业知道了解的更多,我们的视野就更广阔,我们遇到任何事情,不慌不忙的概率就更高,我们的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加。
读书为了考试只是一个阶段的功能,读书让我们聪明,让我们的视野广泛,让我们获取人生意义的道路增加,让我们成为最有趣味的人,成为人见人爱的人!
读书太累,当然累,但这种累会磨练你的头脑,锻炼你的心智,它是我们拒绝衰老、拒绝痴呆,最好的、最省钱的、最有效的办法。
网友评论